第141章 第 141 章(2 / 2)

加入书签

她忽然间觉得,母亲其实并不爱她,她爱的,是荣华富贵,自觉高人一等的虚假尊严,又或者说,她爱的,是一个能够为她争取到这些的女儿。至于她开不开心,幸不幸福,或许并不重要。那个孩子也是她的外孙,然而她却并不见得伤心,反而有种女儿没有了拖累的欣慰。

宁氏却并未发现女儿的异常,接着问道“你回来之前,三皇子可曾说过什么没有”

柳神珠面上淡淡地,说“有。三皇子说,他此生非我不娶,叫我安心。”

宁氏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连连点头说“好,这就好。我就说,你只要陪他走过这段最艰苦的岁月,日后便是无尽的好日子在等着你。”

柳神珠没有说话,因为与她而言,余生早已没有所谓的好日子。

又三日后,三皇子回京。

相比起柳神珠,穆子贺回京的阵仗,可是要气派热闹多了。

他是代表皇帝苦修,回来也按皇帝的规格,文武大臣都去城门口迎接,柳荫和穆子契也在其中。

穆子邯比五年前清瘦了许多,面色也是泛着蜡黄色,想来这些年的苦修,并未掺假。

眉目到一如从前一般温润,虽受天子依仗,却并不托大,礼仪过后,主动上前见过长兄长嫂,还问起为何不见穆曦宸。

穆子契道“这孩子太皮,今日这样的场合就不带他过来了,横竖你们以后有的是时间见面,到时候,你别嫌他调皮才好。”

穆子贺笑得温和,说“男孩子嘛,总归是顽皮一些。”

柳荫发现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眉宇间始终缭绕着一股悲痛惋惜的神色。

回到宫中,皇帝改封三皇子为韩王,和穆子契一样,同为一字亲王。连带着她的生母也得了个德妃的封号。

朝廷格局也随之开始悄然发生改变,渐渐地又有了当年雍王和晋王分庭抗礼的局面,然而韩王不比晋王张扬,他待人温和,有礼有节,颇受一些朝中大臣的拥戴。

韩王离京之前尚未成亲,五年苦修,已是耽误了,如今又封了亲王,选妃之事便提上了日程。

皇帝还欲借着此事,为近年来一直缠绵病榻的太后冲喜。

选妃之事,皇帝交给了如今掌管后宫的徐淑妃,也就是三公主的生母。

韩王眼下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徐淑妃不敢怠慢,各种花宴雅集一茬一茬的办,各世家千金跃跃欲试,花枝招展,俨然又是当年晋王选妃之时的热闹景象。

徐淑妃从中挑了一些品貌拔尖的,名单一份份地往韩王府送,韩王也会认认真真地看,但却始终没有挑到他满意的。

徐淑妃选了许多人,就连年纪尚小的柳非然都在考虑之列,可柳神珠却始终没能出现在徐淑妃的名单之上。

理由很现实,就是年龄。

柳神珠原比柳荫要大上一岁,当初因为宁老太君的去世,三年不得婚嫁已是耽误了,更何况她在五华庵待了整整五年

柳荫孩子都五岁了

如今到三府给柳神珠说亲的,大多是条件不太理想的人家,但凡家世门楣高一些的,也只能是填房。

宁氏将那些说亲的一概拒了,此举颇令京中诸人费解,暗地里嘲笑讥讽的亦不再少数。

女人,一旦年纪上去了,哪怕你国色天香,容颜绝世,在俗世人的眼里,也是无用。

当然,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徐淑妃是不知道的,韩王也不能露了行迹,要不然容易惹人猜疑

所以,他一直在等,等到徐淑妃将柳神珠列入他的妃子候选名单,然而世家千金见了一拨又一拨,柳神珠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终于,韩王有些坐不住了,在一次徐淑妃又派人送了名单过来的时候,他随意瞅了两眼便扔过一旁,跟来人说了一句“孤王看这些女子年纪都太小了,并不适合孤王。”

徐淑妃选的都是当下京城中待嫁的未婚女子,相比于韩王,年纪自然偏小一些,可如果要找跟他差不多大的

徐淑妃思来想去,终于是想到了柳神珠。

而柳神珠是雍王妃的姐姐,徐淑妃为了此事,还特地征求了柳荫的意见。

然而柳荫表示她不管,这事儿既然交给了徐淑妃,那就让她做主好了,她并不想掺和进去。

徐淑妃试探着将柳神珠的名帖送到了韩王跟前,穆子贺装模作样看了许久,最后派了身边人过去徐淑妃那里细问柳神珠的品貌如何

这就是有眉目的意思了。

徐淑妃连忙将此事禀告给了皇帝,皇帝听闻之后,说“韩王代朕苦修五年,那柳家大姑娘也为了祖母祈福五年,都是至孝之人,倒也般配。”

如此,韩王跟柳神珠的婚事,便定了下来。很快便又择了婚期,于三月后成婚。

而眼下,朝中却更有一件要紧之事急需处理,韩王的亲事定下之后,皇帝便概不过问,倒是日日召了穆子契进宫商讨对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