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54节、气球(2)(2 / 2)

加入书签

焦旸拍一把余晓光的胳膊,示意他俩别在这里做小动作,才接着问道:“那范教授,您知道,您的爱人跟什么人结过怨,或者有仇,非要杀她不可吗?”

范一文一怔道:“你说什么,她是被害死的?不是一氧化碳中毒吗?!”

焦旸盯着范一文的表情道:“是一氧化碳中毒不错,但是基本可以认定为是谋杀,这是一个局。所以我想你好好想想,你的妻子有没有仇家?”

范一文迟疑的说:“应该是没有吧?虽然他们那个圈子竞争挺激烈的,但是我听说不就是什么,发通稿上热搜黑人啊,也不至于说要杀人的程度吧?再说她也不是很红,也挡不了谁的道。我觉得,嗯,不会吧。不过,我对她那圈子的人,其实也不大熟,而且她平时跟什么人来往,也不是很清楚。”

焦旸想了想问道:“那我们来换个角度,你有什么仇家吗?”

“我?!”范一文又是一愣,“没有啊。警官,你看我这性格,像能得罪人的吗?我平时跟同事,也没什么矛盾。我就一穷教书的,也没想着,升官发财,平时和同事们相处得也都不错,能有什么仇家啊?!”

“好,那感谢您的配合。”

目前没证据,焦旸眼看一时半会问不出什么,就敬了个礼,先收队了。

第二天一早,焦旸就带着侯希勇,去了范一文供职的大学,向学校领导了解他的情况。

校领导证实了范一文的说法,范教授在学校里是老好人,跟同事们关系都不错,跟化学系的何教授,和文学

院的刘教授,平时来往最多。

他跟妻子的爱情故事,在学校里一度传为美谈,后来陆陆续续有一些流言出来,范教授也不在学校里,跟同事们谈夫人了,最近一年多也没见过,这位演员太太到学校里来找范教授。

焦旸回到警局,汇总了一下这个一氧化碳中毒案的案情和证据,把在局里的几个人都叫来,开了个案情讨论会。

“同志们都不介意吧?”

焦旸点了颗烟说:“来,大家都讲一下吧。”

侯希勇道:“我觉得还是范教授干的,他有杀人动机,也最有放置这种有毒装置的条件。老好人这种事儿,也没什么说服力,都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很多杀人案的凶手,都是那种文质彬彬的,根本证明不了什么。”

焦旸道:“但是我觉得,昨天跟他聊的时候,他比较镇定,还是挺真诚的。”

张显宁道:“毕竟是大学教授,整天上讲台的人,心理素质应该还是不错的。”

焦旸就看着陆沅离,“来陆教授,你也说说吧。”

陆沅离道:“凶手是不是这个教授,我现在还不清楚,但我知道,这个案子,你的工作量一定很大。两位死者的社会关系都很复杂,日常交往人员,三教九流,光排查人际关系,你就得好好查一段时间。”

幸灾乐祸是不是?用不用这么明显?!焦扬咳嗽一声道:“那陆教授也不能光看我们笑话,现在侧写能做吗?”

陆沅离想了想道:“大概可以。既然有毒装置,放置在女死者丈夫的车上,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较大可能是,她的人际关系网,出现了问题,而非男死者的。

然后,我们来看杀人的手法,将剧.毒气体,盛放在气球中,放置在汽车上,这是一个非常隐蔽,很有技术含量的杀人方法。

比如,以我国对此类物品的严格管控,凶手怎么得到,怎么盛放有毒气体?他会不会在盛装过程中,因不慎导致气球爆炸,产生危险?

然而都没有,凶手成功的实施了杀人。由此可以推断出,凶手心思缜密,行动力强,高知人群,很可能拥有实验室环境。且,这个有毒装置的触发要素,就是放平座椅,女死者与人发生性关系。因此,就可以得出结论,凶手是与女死者,有感情纠葛的,高知人群,年纪应在50岁左右。”

焦旸想了想道:“那还是范教授啊!”

陆沅离道:“那我觉得,不管是不是他,你们查范教授总是没错的。这所国内一流大学,当然具备实验室环境,肯定也能拿到有毒气体。毕竟以女死者的社会关系群体,想要拿到这种有毒气体,成功犯案,难度非常大。

而且,我们反向推论,假如说,凶手不是范教授,而用这种指向性非常明显,会让人觉得是范教授的方法杀人,是不是也就说明,凶手了解范教授夫妻的关系,并想祸水东引,让范教授为自己顶罪呢?”

“没错!”

焦旸伸手打了个响指道:“这确实是一个明确的思路。在概率问题上来说,都与女死者有关,两个彼此之间却完全无交叉的高知群体,应该也很难实现。凶手要么是范教授,要么就是与他有密切关系的联系人。目前的情况就是,杀人动机肯定是感情纠纷,如果是范教授,那就是绿帽子问题,如果是其他人,那杀人动机,又会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