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 24 章(1 / 2)
待回到家中以后,金素的心情一时半会儿还是平静不下来。
不过,她推开自家大门儿时的声音,可能惊到了正屋里的金木匠,只听他忽然出声问道:“外面的是谁啊?”
金素忙答道:“阿父,是我,素素。”
“原来是素素么?你先前出去了?”
一听到来人原来是女儿,金木匠降低了腔门儿,声音里不自觉地便带了关心之意。
“是啊,阿父,鸡叫三声后,我便起来了,刚刚去外面溜达了一圈儿,你饿了吧?我现在就去给你做朝食去!”
说罢,她就一溜烟儿地跑进了灶房,说起来她也有些饿了呢……
当然,受限于这个时代和家中的境况,金素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子做出来“满汉全席”来。
眼下她能做的,也只是些再普通不过的饭食罢了。
疙瘩汤已经给阿父做过了一次,今日还是换个花样好了,可是该换个什么好呢?
金素看着面前装粮食的大瓮,很是为难。
家中最多的粮食便是菽,其次是粟,再次是稷和黍,麦本就不多,被磨成面粉的自然更少了。
看着小陶罐儿里剩下的那两捧面粉,金素沉默了。
这么一丁点儿面,就算她今天还想给阿父做疙瘩汤,似乎都不能了,她总不能现在拿着麦,去村子正中的石磨现磨吧?
粟和黍营养价值低,对阿父的身体恢复不好,菽营养价值倒是挺高的,可是吃了又不消化。
唉,如果这些菽能被自己做成易消化的食物就好了……
菽?易消化?金素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儿。
自己怎么就会这么愣,居然会拿着金饭碗要饭吃?菽不就是现代的大豆么?
现代人很少直接把大豆当主食吃,大家吃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豆制品啊!
豆腐,豆浆,豆花儿,豆皮儿,豆干儿,豆芽儿,油豆皮,油豆泡,豆腐乳,千张……
华国人民对美食的热爱,那是传承在骨子里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豆制品的种类繁多,用途千变万化。
金素现在还记得,自己去古都汴梁旅游时,在大相国寺吃的那次素斋。
庙里的大师傅做的最多的最好吃的,就是用豆制品做出来的各种“假肉宴”了。
其中有一道素鸡,她离了汴梁后,都还念念不忘了好久呢。
说起来,她虽然没有大相国寺僧人做素宴的高超手艺,但是,那些简单的豆制品还是难不倒她的。
可惜家中没有小石磨,她现在做不得豆腐,但是,豆芽儿么?还是可以先发上个一盆儿的,接下来这几日的菜要有了!
金素先去瓮里舀了两瓢菽,紧接着取了一个陶盆来,将菽淘洗干净,然后才在盆中加入了三瓢水。
发豆
芽的第一步,万万不能水少,要不很容易泡不开。
加完水之后,金素便把陶盆放在了远离灶台的位置。
泡豆芽儿需要适宜的温度,放在灶台旁,很容易温度过高,把豆子的胚芽烤死了,还怎么发芽儿呢?
因为发豆芽儿起码需要四日,这今日的饭食暂时是用不上的,她便只能去取了麦,打算做一顿麦仁粥出来。
其实说起来,这做麦仁粥的话,最好还是要加入大米。
可现在她人在西汉,北方的百姓大部分都不会去种稻,又从哪里找大米去?
因而,到最后她也只能做个简易版本的出来了。
煮粥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起码对金素来说,让她煮粥简直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淘好了麦粒儿,又等釜里水加好水,金素便将麦粒儿放入了釜中。
至于灶中的火则被调得很小,这麦仁粥儿啊,用大火是煮不好的,必须用文火慢慢地炖煮,方才能煮出味道来。
煮粥的空当儿,金素开始准备起菜肴来。
昨个儿那韭菜和荠菜腌过后,阿父就夸过味道很不错,今个儿她直接腌个小菜好了。
在院子里靠墙根儿的地方,被她阿父埋了一排葱,方便随取随用。
因为灶台前离不得人,金素暂时也没法子去菜地里摘菜,她便直接出了灶房门儿,拔了两根葱回来。
葱这种蔬菜,无论是调味儿,还是自己做主菜都是可以的,它和姜还是有点儿微妙的不同。
毕竟,在现代时,金素曾听说过,华国北方齐省人民最爱食葱,可以说无葱不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