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稿(1 / 2)
小曲宁提议,把他们的信贴出来给乡亲们瞧一瞧,好叫大家伙儿知道,是怎样的一群人为百姓的安定生活流血牺牲。
他们,值得最深的敬意
“贴在东墙外头等等,我得先去搞两桶青灰来,把那片好好抹抹”
“这主意好我去福叔那里借工具,弄个架子,到时候把它往墙上一钉,上头披两层油毡布,遮雨。”
“我可以帮着贴”
“那,那我来熬浆糊好了。”
大家都想为这事出功出力,主动又积极。
总共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小曲宁家临街的东墙被刷上了一层青泥,弄得可平整了。
等新刷的这层干了以后,曲昭武他们兄弟几个把自家做的公告栏钉了上去,其中,伸出来的檐子将近半米,上头钉着三四层油毡布,挡雨的效果是一流的。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贴那些来信了
粗粗糙糙的信纸乖乖地贴附在公告栏上,一张挨着一张,规规整整的,连褶皱都少有。
这全是小曲宁等人的功劳,他们经心着呢。
小曲宁家搞出的动静引得不少街坊邻居来问,都好奇着呢。事无不可对人言,小曲宁家又没什么好隐瞒的,自然是和盘托出了。
“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怎么能悄么声地做好事也带带我们,我们也想出点力啊。”
“现在还能捐不”
“要不你们再组织一波我的意思是,捐东西的事情交给我们,不过联系人的活儿还是得靠你们”
看了信,大家的心里就跟燃着了火似的,热乎乎的,同时又催生出了一股劲头儿,让他们迫不及待想做些什么。
“这大家不要急,等我先问问再说啊”曲昭武不好大包大揽。
他的手往下压了压,安抚道“你们先把心放回肚儿里去,那些孩子在信上说了,后勤保障一点问题没有”
没等曲昭武细说,几个急性子就开腔了。
“国家给的归国家给的,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也想为他们做点事,尽份心”
“咱们是父老乡亲,他们是人民子弟兵,这么一算,都是亲人,所以说啊,给亲人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没毛病,应当的。”
“要说十几、二十年前,家里头穷得揭不开锅,就算是有这心,也没这力,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吃穿不愁,荷包也鼓,能做的事情也多了。”
小曲宁拿拳头往掌心里一砸,发了句感慨,“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家国天下,这种责任感像是被刻印在了华国人的血脉之中,一代代传承下来,从未流失。
曲仲春和曲昭武几乎同时抬起手臂,向大家敬礼。作为老兵,此刻,千言万语全包含在这个军礼里面了。
两个三个五个由孩子们起头,大家像模像样地扬手,回了一礼。
正巧,小曲宁把挂在脖子上照相机举起来了,咔擦咔嚓两下,把这一幕记录了下来。
两张照片洗出来后让小曲宁得了好一顿夸,不过这回她可没客气,直接受了。
嗯,没错,因为她也是这么认为的。
甭管那天在没在现场,看到这两张照片的人多少都能从里头读出些东西来。就拿她自己来说,瞅着瞅着,文思就跟泉涌似的,不到一刻钟,几百字的小作文就出炉了。
写都写了,放着也是浪费,小曲宁干脆把照片和文章装进信封,按照报纸写的地址投稿给甘南日报。
说实话,要不是接到了来自编辑部的回信,小曲宁大概已经把投过稿子的事情忘到脑后去了。
她啊,忙得很。
之前乡亲们不是吵嚷着要给前线的子弟兵捐钱捐物嘛,这事还真叫曲昭武给促成了。作为其中的关键人物,摊到他头上的部分相当多,把他累得跟个陀螺似的,团团转。
家里人当然想帮他分担了,像小曲宁,又是帮着出主意,又是负责唱名的,还管着二三十口人的吃吃喝喝,重任在肩啊
所以从邮递员叔叔说有曲宁的信时,她真懵了,扫到寄信人那一栏才反应过来
哦,对哦,我给甘南日报投过稿的
甘南日报需要的是事实,而不是故事。
把功夫下在形式上,造大声势、大规模、大影响,最终也只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搞面子工程是华国自古就有的陋习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向国和y国学习,做一说一
哈
什么玩意儿
小曲宁越往下看越生气,手上不自觉地使了劲,把信纸的两个角攥得皱皱巴巴的。
这屁股真不是一般的歪啊
“乖宝,咋了这信,有问题”曲襄就在小曲宁身边,见她脸色不对,当然得问问两句了。
小曲宁觉得自个儿学不出精华来,干脆把信塞给曲襄,让他自己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