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1 / 1)

加入书签

张老帝师知道女儿不放心自己,心下熨帖,却还要劝“你是外嫁女,不必总惦记我与你母亲。倒是你在那府里,自己也要万事小心。有些人可以同患难,不能同富贵。”说完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喟叹一声。

张大舅见老父又伤怀,忙劝道“父亲且安心保养身子,御医不是都说父亲不宜多思虑吗。妹妹是荣国府长媳,有瑚儿傍身,又怀着身孕,那府里还能为难她不成。”

张老帝师心下道一声,怎么不会难为自己才刚被人弹赅,女儿跟外孙就一起生了病,若是张家真有个什么,说不是自己的女儿

想到这里,再看看自己眼内已经不复当年天真的小女儿,张老帝师知道,有些事情自己也该有个决断了。不过小女儿难得归省,老人家不欲让她跟着忧心,借着长子的话重露笑颜“是,我也是病中多虑了,日后就听御医的话,好好将养身子。”

贾瑚听了不由看了外祖父一眼,这御医的话,也是那一位的话吧。

这一眼太过洞察人心,张老帝师想忽视都难。循着目光才发现竟是自己刚刚年满三岁的外孙,心下大奇,笑向贾瑚道“瑚儿想说什么”

我想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听得进去吗贾瑚心里吐槽,面上还带着甜笑“外祖父养好身子,教我读书好不好,太太说外祖父是有大学问的人。”

“哦”张老帝师越发来了兴趣“你刚多大就想着读书,读了书要做什么”

“做官。”贾瑚毫不犹豫地回答“给太太挣诰命。”在这样的人家里,这应该是个标准答案吧。

谁知张老帝师却摇头“读书明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或为往圣继言、为生民立命,这官身不由己,不做也罢。”

看着老人家越说面色越沉重,贾瑚哪能不知他这是有感而发因做懵懂之态问道“外祖父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

屋里就是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贾瑚的这句话集中到了张老帝师身上。张老帝师也一愣,良久方道“外祖父本欲兼济天下,现在也只能求一个独善其身。”可是皇帝会给自己这个机会吗

贾瑚心里倒比最初乐观了一点儿。

按着他的推断,现在这位刚刚上位不几年的皇帝,应该就是原著里那位能逼得已经登基了的儿子以孝治天下的太上皇。原著里对他几次描写,都重重地落在了优遇老臣上,又出借了银子给臣子,可见是个好名的。

好名声好呀,好名声就不会吃相太难看,这应该就是御医只说张老帝师多虑,而不是直接说他心力枯竭的原因所在。

贾瑚直接两只小肉手拍起巴掌“不多思,独善其身。”听着只是孩童就着大人的话学舌,却让张老帝师有拨开云雾之感“好,外祖父听瑚儿的,不多思,独善其身。”

又向着小女儿笑道“瑚儿是个通透的,即有心向学你也不要耽误了他。”

张夫人见老父眉头稍展,凑趣道“他再通透也还小呢,这读书做人还赖父亲教导他。”

张老帝师摇头“怕是没那个机会了。我身子不好,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只想着临去之前能再回家乡看看故土。过几日身子轻生些,便想着回乡养病,将来也好落叶归根。”

此言一出,张夫人直接落下泪来“父亲何出此言,家乡虽好却医药不便,不比京中御医医术高明。何况山高水长路途不便,父亲这样的身子如何受得住。”

不想张老帝师主意即定,也觉得哪些方能保全了自己一家自己教出的学生自己知道,最是言不由衷的。登基前还要摆胸怀若谷,搏一个仁厚的名声收买人心,登基后渐渐独断专行听不进劝谏。自己这位帝师一日在京,皇帝在朝堂上就要做出尊师之态。对于一心想着圣心独断的帝王来说,可不就得借他人弹赅让自己回府“忧思过虑”。

这还是自己平日劝谏多选于下朝师生独处之时,没有让皇帝在朝臣面前失了面子,否则自己怕是早被黄土埋身了吧。也罢,自古君权臣权都不相容,可笑自己竟妄想做那例外之人,辅佐皇帝学生做什么千古名君。

只可惜,自己家这一退,何时回京无法说起,与小女儿怕是相见无期了。荣国公一向善看风头,不知还能不能如当日代子求亲之时说的那样,善待自己的女儿。

不能怪张老帝师如此揣测自己的亲家。

同朝为官这么些年,又结了儿女亲家,贾代善其人,他还是很了解的。行军打仗时骁勇果敢,就是这人的眼光,有些差了。

当今并不是先帝最开始就看中的皇位继承人,原本还有一位太子,自幼被立为储君,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不过那位太子刚愎自用不说,性情也十分乖张。那些年东宫的太监宫女经常添人,就是因为东宫服侍的人经常“暴病而亡”。

就是对一些老臣,太子也毫无尊重之意,甚至出现过鞭打老臣之事。时间一长,先帝自是对太子不满起来,才让一直仁厚示人的当今得了机会。

偏偏贾代善这位先帝老臣,有段时间唯太子马首是瞻,还大言不惭的说什么储君是先帝选中的人,他忠于储君就是忠于先帝。等到太子做了十几年的太子,看着先帝一直活得好好的没有让位之意,对自己还越来越苛责,就不甘心总做老二,想让先帝禅位自己过过皇帝瘾,却被先帝镇压了下去。

好在先帝对贾代善还是信任的,太子为乱的时候贾代善又拼了命的救驾,荣国府才没从八公中除名。只是等到当今有了继位的苗头,贾代善可就尴尬了。

也是在那时,贾代善想出了请先帝给自己女儿与贾赦赐婚的主意。文武殊途,规矩教养不同是明摆着的,张老帝师很不愿与贾家结亲。还是自己的皇帝学生请自己看在贾代善军权的面子上,帮他收拢贾代善之心,加上先帝金口相询,自己只能认下了这门亲事。

不想自己的皇帝学生坐稳了朝堂,倒嫌自己与贾代善这一文一武的姻亲权位过重,顾忌着贾代善手内军权打算怀柔,要先对自己下手了。

可自己就算退隐回乡,荣国府真的自此安稳了吗张老帝师并不看好。当今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之人。就凭当年贾代善跟过先太子一段时间,他也会找贾代善秋后算帐的。说不定到那个时候,贾代善还得以为是自己连累了他,到时自己离京,说不得要将气撒在小女儿头上。

作者有话要说有读者说原著里没写贾瑚是因为没有贾瑚这个人,其实这也是一种观点。不过既然是红楼同人文,作者也有自己的观点,推论的立足点就是贾琏的称呼琏二爷。对于贾琏的称呼,有几种解读,一种是他自己有一位嫡亲的哥哥,可是没有等到上族谱叙齿便已经夭折,另一种是他是与贾珠排行,还有一种是他是随着贾珍排行。作者用的是排除法,先就第二种贾琏跟着贾珠排行,如果没有贾宝玉宝二爷的称呼,还是能说得过去的,可是除了宝二爷还有环三爷,很明显贾政一房的孩子是自己排行的,那贾琏随着贾珠排行就说不通了。第三种说贾琏与贾珍都是长房嫡出,所以他们两个单独排行,作者觉得按古时礼法是站不住脚的,古时一个家族除了各房自己的小排行外,还会有宗族平辈兄弟的大排行,贾珠做为嫡出也应该在这个排行之列,贾琏就应该是琏三爷而不是琏二爷,还有贾宝玉也要称宝四爷而是不是宝二爷。因此作者推论,贾琏自己应该还有一个嫡亲的哥哥,这个哥哥可能没有活到叙齿就夭折了,所以族谱上无名,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也没有提及,可是做为那个没来得及叙齿的孩子的亲人,将他的排行留出来,也不是不可能的。这都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也是这一世穿越的立足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