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1 / 2)

加入书签

大商,

神都之北,

大云寺。

“这些日子来,让人烦心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

“先是那蜀地的妖女,装神弄鬼,聚集了一帮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居然也敢自称皇帝,想要造我的反。”

这一年的元日之后,便没传来过好消息。

糟糕的消息则更是接踵而至。

慈圣皇帝因而便来到大云寺礼佛。

并且,她还把自己的女儿承安公主,以及侄女溧阳县主也给一起带来,好让她们能陪自己散散心,说说话。

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过去的慈圣皇帝精力充沛,仿佛可以从早到晚、一直不停地与她的那班大臣、亲信讨论政事,既不觉得累,也不会觉得心烦。

这是一位权利欲颇为旺盛的女皇帝,也似乎根本就不会把时间花在与家中小辈的闲谈之上。

但开年之后,她却似乎,慢慢地变了。

“而后又是太和。”

在说起自己的这个孙女时,慈圣皇帝甚至在心中哀叹起来。

“朕不该那么着急就让太和上路的。若是能晚个十天半个月再出发,太和何至于像现在这样,被困在魏国,也不知如何了。

“现在朕是既赔上了太和,也没让豹骑将军回来。

“还有怀光。怀光也是已在朕身边待了多年的千鹘卫了。”

这是一位皇帝。

同时,她也是一个盛年不再,逐渐走向老迈的妇人。

跟在她身后的承安公主连忙上前,扶住已然悲痛不已的母亲,轻声说出安慰的话语。

“最后,又是我儿”

说着,慈圣皇帝抓住了承安公主的手,说道“我刚下旨让汉阴王回到神都来,他便失足落水溺亡了。这必是有人在害他此事,朕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还你大哥一个公道”

溧阳县主陈伊水也跟在后面。

可她与皇帝陛下,毕竟没有那么亲。

因而,她便也不敢在慈圣帝的情绪如此大起大落之时,撞进对方的视线。

那太危险了。

事实也确是如此。

因为慈圣皇帝才说出了这番悲痛之言,便很快恢复过来。

只是她声音中的狠意,却是依旧凝在那里。

“朕知道,他们是看朕年纪大了,这些年的手段也温和了许多,就又打算蹬鼻子上脸了。”

他们是谁

慈圣帝没有说。

但这个“他们”可能是一伙人,也可能是世间万物。

是一切让她无法心想事成的力量。

“承安。”

“女儿在。”

“溧阳。”

“溧阳听着呢。”

“你们可知朕为何只让你们二人过来陪着礼佛”

溧阳县主谨慎地摇了摇头,承安公主则温柔地笑着,说“有些话,母亲或许只想和我们女子说。”

“正是如此。”

慈圣皇帝赞赏地点头,说道“我们女人活在这个世上,太不易了。”

她仿佛回想起了多年以前的从前。

“很多事,男人想要,我们女人也想要。只要你是一个人,你自会想要。但就因为我们是女人,我们便不能有欲望。我们不能向往权利,也不可以想要同时拥有很多个男人。

“我们不仅不能想,还得违心地向他们阿谀奉承,表达忠心,说这些皆非我所爱。否则,我们便是坏女人,是、恶妇、贱妇所有人都会来指责我们,唾弃我们。

“可我所说的这些,世界上的哪个男人不想要那些站在朝堂之上的,不论是确有才华之人,还是混吃等死的草包废物,又有哪个是没有的

“但就因为我是个女子,所有人都来反对我。他们都想要把我从宫殿之上拉下去,丢到深渊里”

慈圣皇帝在长廊下慢慢地走着。

她所说的,是她自进到后宫以来,便一路披荆斩棘的日子。

在回忆了许多那些年的往昔后,她便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既然如此,朕便将他们全都踩到脚下,再碾成粉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若还有谁妄图再反对朕一次,朕不介意帮他们想想,想想朕当年用过的,都是何种手段。”

这自然是一个狠心的女人。

但在她的那些回忆中,却依旧是有一片温暖。

那温暖在漫漫岁月中,柔软了慈圣皇帝冷若坚冰的心。

那便是与先皇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这个男人爱她,敬她,也成就了她。

当慈圣皇帝再度触及那份柔软,她便收起了情绪,又成为了那个近些年来已可以总是面带笑意的,“仁慈的皇帝”。

也就是在此时,她看到了一个正从走廊的另一边向她们走来的人。

那应当是寺中的一名僧人。

他长着一副多情之相,却又偏偏生了一双无情眼,眉间有着一股出尘之意。

在距离慈圣皇帝一行数人还有好长一段路的时候,正在暗处护卫着的千鹘卫便一下拦在了他的面前。

在交谈了几句之后,僧人便转身离去了。

他自始至终都未有把目光放在那三名衣着华贵之人身上。

可慈圣皇帝却是近乎失态。

她神情大变,眼中几乎含着泪意,看着那名僧人离去。

“母亲”

承安公主不禁唤了她一声。

直到片刻之后慈圣皇帝才恢复过来,笑着说道“无事。朕只是忆起当年朕和先皇也曾一同来这里礼佛,此刻便触景生情了。”

话虽如此。

可当她转过身去对承安公主说出此言时,却是连溧阳县主都能看出她的不对劲。

这位总是在人前故作清冷孤高的县主迟疑地看向那名僧人离去的方向,并将此事记在了心中。

她一回到家中,便对自己的父亲信王说道“父王,女儿想去白云寺绑一僧人,给圣上送进宫去。”

这件事说小可小,说大,却也可以很大。

信王将自己的长子招来。

陈伊水便也将当日在白云寺内发生的一幕和盘托出。

陈伊水“我观那日圣上的模样,显然不同寻常。那僧人的相貌和控鹤府里的几名侍君相比,虽哪个都比不上,可气度却是不凡。

“女儿以为,圣上必然是看上了那名僧人。此时如果把那僧人送给陛下,肯定能让龙颜大悦。”

陈伊水的兄长听完这些,十分郑重地问道“二妹,你当真确定”

陈伊水“自是十分确定。”

信王长子于是说道“若真是如此,我们便该将此人送去宫内。”

信王长子又道“前些天,陛下刚下旨说要让汉阴王重回神都,汉阴王便突然溺水而亡。这可不是我们陈家人做的。还有赵家的两位县主,也是在两个月内,先后被送去和亲。

“这便已经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了。若是我们陈家失了势,下场只会比他们更糟。在这种多事之秋,任何能讨到圣上欢心的事,我们都该做一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