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知青婚后宠(2 / 2)

加入书签

待两个知青回了地里,凌夜捧着搪瓷缸喝了一口糖水,一股甜意涌上舌间,这才有时间系统梳理原主的记忆

现在是华国1974年,和上个世界的华国历史一样,正处于号召全国城镇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

原主的父亲原本是s市第一医院的主任医师,但五年前被人举报是资本主义分子,被抓到东北的林场改造。

原主的母亲那个时候和父亲离婚,登报断绝关系以避免被牵累,带着原主回娘家,一年后又嫁给一个在百货商场当干部的男人。

原主那个时候才十几岁,正是青春期人格成长变化的关键时期,再加上原主母亲也遭受颇多压力,没多余的精力留意他,让他思想上钻了牛角尖

他认为母亲为了安逸生活背叛了父亲,又觉得自己在别人家就是一个外人,寄人篱下,因此变得更加敏感,心里充满了对周围人的批判和怀疑。

继父家里只有一个姐姐,政府征集知青时,母亲来找他谈话,说姐姐是女孩子,希望他可以去,原主觉得母亲此举是为了讨好继父,但他又确实不想待在那个家里,于是报名来当了知青。

原主本来就对生活十分悲观,在农村里又不喜欢和人交流,走路低头含胸,沉默寡言,渐渐被边缘化,于是对这个世界更加失望。

后来,原主收到母亲的来信,说她怀孕了,他要有弟弟妹妹了,但原主一点都不高兴,他只觉得,母亲在背叛父亲之后,又背叛了自己,她和继父有了新的孩子,那以后就彻底没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了。

就这么一时想不开,原主跳水自杀了。

可是自杀后,原主的意识并没有立即消散,而是回到了父母身边,也是这时,他才发现,母亲因为自己的死痛苦不已、一夜白头,原本就形容憔悴的父亲,在收到死讯过后,更是痛苦自责、精神萎靡。

原主终于明白了,母亲和父亲断绝关系、迅速改嫁,是为了能让自己有更好的成长环境,父亲早就知道并理解支持母亲的决定,而父亲,怕连累到他,这几年一次都不敢联系他。

看着悲伤不已的父母,原主十分后悔,自己死了一了百了,却是将痛苦留给爱自己的人,所以他希望这一次,凌夜可以帮他承担起责任,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父母,让他们可以少为他操心,各自获得幸福。

至于为什么之前那个男知青说羡慕凌夜和顾明珠处对象、运气好,那就要说到半年前,原主经过一个水潭附近的时候听到呼救,跑过去一看,就见有人在水利扑棱,岸边几个姑娘声音慌乱,有人匆匆忙忙想去找人相救。

原主以前学过游泳,当即就跳下去救人,那人正是顾明珠。

拖到岸上以后,顾明珠已经昏迷,呼吸都停止了,幸好原主父亲是医生,以前跟着学过急救知识,当即就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急救。

他当时情急没想那么多,人也救过来了,只是,农村人可不知道什么人工呼吸,只知道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着顾明珠又按胸又对嘴亲。

一时间村里议论纷纷,有人说他趁机耍流氓,有人说两人肯定早有牵扯,有人说顾明珠清白不保,现在虽然已经解放了,但农村封建淳朴,男女之间顾忌还是蛮多的,人言可畏,不“清白”的姑娘,找婆家也更加困难。

后来顾家人找他,他觉得反正自己不想回去,留在这里也好,就顺势答应了负责,定了婚约,婚期就在今年腊月二十二,离现在不到两个月。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不走心的婚约到底没有让他有所留恋,知道母亲怀孕后,他就给顾家留了封解除婚约的信,自杀了,顾明珠也因此免不了被指责克夫。

所以原主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补偿顾明珠,让她不用因为自己,承受不公平的言论评判,被流言伤害。

凌夜心里轻哼了一声,只要一想到明珠答应和原主结婚,他心里就酸得很,可是现在得到好处的又是自己,又庆幸明珠当时答应了。

这个年代,男女之间的交往还是很纯洁的,对视一下就会脸红,结婚之前,顶多单独坐在一起说点悄悄话,或者偷偷拉一下手。

而原主和明珠,因为本来没什么感情,连这些都不会做,这个婚约名存实亡,此时正好便宜了凌夜。

还有一个多月,凌夜一边往回走,一边心里在小本本上列举,该怎么准备婚礼,原主之前无心此事,准备也比较潦草,该买的东西都没买,而且,到现在都没通知过母亲,凌夜得赶紧写封信回去。

还有,该怎么和明珠亲近,尽管只是迫于各方面得来的婚约,但凌夜还是希望,明珠在这种一辈字只有一次的婚礼上,不要过于悲观失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