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修)(1 / 2)

加入书签

第四十四章

萧御目光停了一瞬。

李姝并没有听他的劝告,与李琅华保持距离,反而与李琅华越发亲密,毫不避人。

仔细想来,李姝似乎从来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无论是现在他对她的忠告,还是以前他对她的劝阻。

她向来固执己见,他的话,与旁人的话没甚么区别,入得了耳,却入不了她的心。

一如从前。

萧御抬头看天,金乌爬上云层,霞光铺满世间每一个角落,楼台亭阁上的琉璃瓦盏盏,折射的光芒灼伤着人的眼睛。

萧御闭了闭眼,收回目光,执着象笏走进正殿。

李琅华看萧御身影完全没入宣室,这才懒懒收回拨弄着李姝璎珞的手,盯着李姝的脸,状似无意道“一别经年,萧世子依旧气质超脱,风华不减当年。”

李姝翻阅朝议的手指微顿。

李琅华眉梢轻挑,揶揄一笑,道“不对,现在不是萧世子,如今他官拜丞相,本王应唤他一声相爷。”

“皇叔想说甚么,直说便是,无需这般转弯抹角。”

李姝合上朝议,抬头看着李琅华,说道。

李琅华眸光闪了一下,拉着李姝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端着一副长辈对晚辈的拳拳爱护之心,语重心长道“本王是心疼你。”

感觉到李琅华与李姝的亲密动作,走在鸾轿旁的王负剑脚步微顿,他抬头,蒙着红绫的眼睛向二人所在的位置看去。

“看甚么王大侠”

李琅华本欲继续往下说,但王负剑气势迫人,让他不得不暂时中断对李姝的话,不得已对王负剑道“本王是小姝的王叔,与小姝同乘一轿有甚么不妥”

王负剑没有说话,面容冷峻,气质如刀,如伺机而动的狼,随时都会将人撕得粉碎。

李琅华丝毫不怀疑,若自己仍继续拉着李姝的手,王负剑会毫不犹豫抽剑将他劈成两半。

李琅华心里有些发虚,便看了一眼李姝,期待着自己这没良心的侄女能管一管疯狗似的王负剑。

然而李姝只是笑得一脸和善,看好戏似的看着他的手。

李琅华静默片刻,默默松开李姝的手,然后便感觉,自己身后的王负剑如回鞘的利刃一般,收了危险与锋利。

李琅华“”

果然不能跟杀手讲道理。

李琅华叹了一声,觉得自己很有必要说些甚么,便祸水东引道“本王先前以为,萧御对你情深义重,是值得你托付终身的良人,可了解你们之间的往事,方知他负了你。他只是负了你也就罢了,男女之事,本就难论个对错,可如今他又做了百官之首的丞相,代表着世家的利益与你为敌”

说到这,他声音微顿,漫不经心扫了一眼王负剑,见王负剑薄唇紧抿,便知自己目的达到一般,便继续惋惜轻叹道“可惜了,这样的脸,这样的气度,偏就是心里没有你。”

“小姝,你委实命苦。”

李琅华的话说得恳切又心疼,李姝却没怎么往心里去,只是看了看自己的手。

海王到底是海王,刚才动作若是旁的男人做起来,只会让人觉得被冒犯,可当他将她的手覆在他胸口时,只会让人觉得他态度诚恳,百般为她打算,真的为她心疼。

若换了其他人,只怕早就沉浸在他的温柔乡,只可惜,他是海王,她是渣女,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他能一眼看出她的心思,她也能瞧出他的不怀好意。

他做这些事,说这些话,不过是挑拨她与萧御的关系,毕竟她眼里没有甚么情分不情分,只有利益,若利益足够诱人,让她喊萧御叫爹都没有问题,同理当她与萧御目标一致时,她不会介意与萧御合作。

他显然不想让她与萧御联手,他想让她只与他合作,与他紧紧连结在一起,成为利益共同体。

这样一来,他的性命更能保障,地位更加稳固,可以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慢慢摆脱她对他的控制,以图来日重登大宝。

她哪怕知道他不安分的小动作,也不好立刻将他杀了她与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杀了他,她自己也元气大伤。

“皇叔有心了。”

李姝笑着道“皇叔若真的心疼本宫,便在朝上与本宫联手完善荐举制。”

言外之意,是不要在她面前耍弄小花招,没意义,完善察举制,才是他俩眼下的重点。

李姝的话说得并不客气,有些拂李琅华的面子,王负剑双手环胸,紧抿着的唇角舒展一分。

李琅华瞧见王负剑的动作,嘴角微抽。

大傻子,这也值得他高兴

难怪被李姝玩弄于股掌之中。

李琅华深深嫌弃着王负剑,但当面对李姝时,他仍是笑眯眯的,点头道“小姝说的是。”

“察举征辟两制乃太祖皇帝为选拔人才所立,举孝廉,择秀才,孝廉在德行,秀才重才能。谁曾想现在世家权重,把持官吏选拔之权,若想出仕为官,唯有投身世家门下,否则根本没有被察举的可能性,以至于察举制本是选官任能的良策,如今却成为世家拉帮结派维护士族势力的工具。”

“而今大夏的世家,哪个不是四世三公、累世公卿他们得了好名,备受世人尊崇,可本意让学子们施展抱负的大夏天子,却落了个昏庸不识才的骂名。这些世家如覆在人身上的水蛭,吸干大夏的血,养肥自己,待自己的势力一手遮天,便是偷天换日再立新朝之日。”

说起被世家把控的察举制,李琅华眼底闪过一抹不虞之色。

他虽不喜曾经把持朝政的王皇后,但对于她提拔寒门打压世家的事情却是颇为认可的,一如他现在哪怕知道李姝并非天家公主,却依旧支持她做总摄朝政的长公主一样。

李琅华道“大夏日新月异,似这等滋生让世家越发坐大的制度,早已不适用现在的大夏。”

王负剑握着佩剑的手指微微收紧,偏过脸,去感受鸾轿上的李姝的表情。

“所以本宫才要完善选官取士制度。”

李姝接道“由世家公卿举荐,改为只要是大夏子民,便能投牒自进,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与世家子弟一同竞争,而考校的结果,也不再是世家公卿三两句话便能左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李姝侃侃而谈,说着自己对选拔官员制度的改革。

王负剑眉头微动,神情若有所思。

觉察到王负剑的动作,李琅华有些好笑,可当他目光转向李姝时,眸光静了一瞬。

清晨阳光刚刚好,她身披霞光,面容艳丽,野心勃勃,如骤然放光的宝石,让人移不开视线。

“如此一来,便能打破世家垄断官员选拔的局面。”

转瞬间,李琅华又恢复往日的吊儿郎当,道“世家无法把持官员选拔,其影响力必然下降,数年之后,世家威胁皇权的局面便彻底消失不见。”

这才是釜底抽薪之举,从根本上加强皇权。

“不错。”

李姝颔首,回头看向李琅华,笑道“皇叔是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

队伍抵达宣室,鸾轿停了下来,李琅华自鸾轿跳下,对着李姝伸出手,笑得真诚又含情脉脉,道“自然。”

“本王与小姝从来是一条心。不过,此举严重损害世家利益,以萧相爷为首的那些世家,只怕不会同意小姝推行新政。”

李琅华话题一转,说道。

“只要是大夏子民,便能投牒自进。”

李姝悠悠说道“皇叔怕是忘了这句话。”

李琅华眉头微动,顷刻间明白李姝话里用意世家重出身,庶出子女很难与嫡出子女竞争,任你能力再强,只能帮他们处理庶务打下手,可李姝的新政里,却可以让他们与嫡子一同公平竞争,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推行李姝的新政。

这道诏令,让世家们无法沆瀣一气,从内里便开始斗起来。

李姝此举,可谓是将分而治之发挥到极致。

李琅华眸光轻闪,看向李姝的目光是不加掩饰的欣赏。

李姝懒挑眉,享受着李琅华贴心照顾,握着他的手走下来。

长公主朝服裙摆宽大,拖在地上,略有些褶皱,李琅华俯身整了整李姝裙摆,动作殷勤又体贴。

“说起来,完善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本王建议不要再用察举制。”

李琅华走在李姝身后慢半步,一边走,一边道“小姝推行新政之举,必会流传百世,但史学家向来吝啬笔墨,百年之后,后人无法窥准小姝变法改革推行新政的阻力,若仍用察举制的名字,他们只觉得小姝不过略将荐举制修改,算不得甚么大功绩。况世人对女人从来严苛,小姝纵有不世之功,也会被人扭曲成弄权之举。”

“故而以本王之见,还是另起他名为好。”

“多谢皇叔好意。”

李姝笑了笑,比刚才敷衍假笑多了几分真心。

李琅华滑不溜秋,永远在她不耐烦的边缘试探着,知道刚才挑拨她与萧御关系的话惹了她的不悦,心思一转,便真的贴心为她做打算。

李姝道“荐举的科目分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林林总总,科目众多。”

“本宫觉着,既然以科选举有才之士,便改做科举,皇叔意下如何”

这是她早就想好的名字。

李琅华能想到的事情,她自然也想得到。

想到了,便跟着想了对策。

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功绩被抹杀。

完善选才制度,推行科举选士,于私,是将天下寒门全部拉拢在她身边,哪怕未来的某一天她的身份被曝光,这些寒门为了自己的仕途,也会维护她的地位,甚至心甘情愿为她所用。

于公,是破除豪族世家们对选拔官员的垄断,让有才之士得以大展宏图,去建立一个海晏河清太平昌明的新朝代。

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她的名字与科举紧紧绑在一起,只要后人考科举,便是承她的情得以出人头地,他们不得不感谢她,世世代代纪念她,哪怕她被史书妖魔化。

想到此处,李姝展颜轻笑,然而与她的畅快相比,李琅华面上的笑有些不走心,但也只是一瞬,转瞬之间,他仍是笑盈盈的,衷心赞美着“科举甚好。”

“小姝想的名字,自然再好不过。”

察觉到李琅华极细微的异样,李姝并未放在心上。

她太明白李琅华的心理,对她又敬又怕,又爱又恨。

他希望她能斗垮世家,但又怕她的势力登峰造极说到底,她不姓李。

当她手中权势无限大时,谁也说不好她会不会改朝换代,颠覆大夏江山。

毕竟她是个极有野心的女人。

这种心理就对了,很多缠绵爱情都是从惺惺相惜发展出来的,她不急,降服海王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李姝笑了笑,携手与李琅华走进正殿。

王负剑走在二人身后,嘴角抿成一条线。

朝臣们早在殿内坐定,见李姝与李琅华一前一后步入正殿,不免有些诧异,李琅华虽然数年不曾在人前出现,但他魅惑如妖,世所罕见,一眼便让人与被囚禁在蓬莱岛的阶下囚楚王联系起来,可他既是楚王李琅华,又怎会与李姝这般亲密李姝又怎会容忍一个曾经欺辱过自己的人活在世上,并且带着他前来参加朝议

众人疑惑不解,唯有立在百官之首的萧御神色淡淡,仿佛没有看到李琅华的身影一般。

李姝看了一眼不为所动的萧御,心道果然如此。

莫说她只是带李琅华参加朝议了,哪怕她当朝宣布她要嫁给李琅华,只怕萧御面上也不会有甚么表情。

世家第一公子么,他永远是风轻云淡飘飘欲仙的,凡情小爱根本不会占据他半点心肠。

李姝收回目光。

李琅华瞧瞧李姝状似无意的李姝,再看看不悲不喜的萧御,顺路扫一眼自进殿之后便有些心不在焉的王负剑,眼底闪过一抹玩味,懒洋洋开腔“本王许久不上朝,想来很多人已经不记得本王了,无妨,你们知道本王乃是平帝之子,当今天子皇叔,长公主的叔父便可。”

“本王今日参加朝会,为的是小姝推行新政之举。本王年少时与你们打过交道,知道你们最喜欢甚么都论个规矩体统,故而今日索性与小姝一同过来,毕竟大夏皇室如今辈分最高的人是本王,本王点了头,你们自然不用去找甚么辈分高的老不死来压小姝。”

李琅华的一席话,让安静人群炸开了锅。

朝议本是庄严肃穆之事,偏李琅华吊儿郎当靠在凭几上,懒懒散散没个正经模样,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可他却为李姝变法而来,言语之间对李姝尽是维护,让世家们极难接受亏他们还想过废去李姝拥立他做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