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国(2 / 2)

加入书签

张溪发现,如果他选择投曹魏的话,前期曹操还活着,那他说不定还能混的好点,可一旦等到几年后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嗯,不管是从道德上,还是从身世背景上,张溪好像都会很不好过。

作为一个寒门,在世家林立并掌握实权的地方,根本看不到任何出头的机会。最好的结果大概就是找个世家依附过去,勉强能比黔首过的舒服一点而已,最差的结果......估计是连皮带骨的被那群世家给吞了,渣都不剩下。

再一个,颍川张家本家干嘛要让张溪出来分家啊......不就是为了降低生存风险么。

要投曹魏的话,颍川本家自己就能干了,何必让张溪出来分什么家啊。

所以嘛,张溪仔细想了一下,好像投曹魏不能作为第一选择......到了那种实在没办法,只能要保命的时候再说。

暂时搁置完曹魏,再看看孙吴......算了,还不如投曹魏呢。

东吴那地方,与其说是孙家做主,倒不如说是江东世家,孙家,淮泗集团互相斗争妥协的产物。

早年孙策很有雄心壮志,想要打下一个属于孙家的产业,带领着淮泗集团在东吴杀了个人仰马翻.....然后就被江东世家给收拾了。

之后孙权上台,改变了孙策的策略,利用江东世家和淮泗集团的矛盾,成功让孙家在江东立足,并且发展壮大......从这个角度讲,孙十万这个人年轻时候还是很强的。

起码在内政角度,真的很强。

但之后嘛,孙权基本就是在江东世家和淮泗集团之间左右摇摆,一会儿利用江东集团打压淮泗集团,一会儿利用淮泗集团打压江东集团.....一手“制衡”玩的贼溜。

但这么一来,东吴这个地方就变的很奇葩。

军政并不是出于君上,甚至很多时候,孙权还要看两大集团的眼色......与其说是一国,不如说是一个政治军事联盟。

这也导致了一旦有事,自己内部都要先分成两派吵吵一顿,不管是赤壁之战还是二宫争斗,都是这个原因下的产物。

再加上不管是淮泗集团还是江东集团,其实都相当的排外,尤其是江东集团,从汉末一直到东晋,都非常的抵触外人进入江东。

张溪一个既不是淮泗集团,又不是江东世家的寒门子弟,跑去江东这个已经形成了各种利益链的地方,那纯粹是自己找不自在。

别说能不能出人头地,就是能不能在江东立足都不好说。

排除掉东吴,那么剩下的最后一个选择——刘备的季汉。

现在的刘备,估计自己都没有想到最后自己能建立季汉......匡扶汉室的梦想一直都在,但一个客居新野的落魄皇族,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将来会做皇帝。

这时候,可以说是刘备最落魄的时候,现在张溪已经是刘备帐下的“粮草主簿”了,某种程度上说,如果将来刘备称帝而张溪还在的话,那怎么也算一个“元谋功臣”。

而且就将来的成就来说,季汉可以说是三国势力中,唯一一个对百姓还算不错,对世家也持打压态度的国家。

很多人都拿刘备入川后铸“直百钱”说事儿,说刘备这是盘剥百姓......某种程度上,这话是有道理。

但相比于百姓,谁是使用五铢钱最多的?在“直百钱”的政策下,谁又是被盘剥最狠的?!

是世家!

倒霉的蜀中世家,在刘备一招“直百钱”下,瞬间被刘备夺走了大量的财富。

当然,在“直百钱”政策下,百姓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毕竟世家会把在刘备身上的损失,转嫁到百姓身上。

而这也是为什么入川后,诸葛亮一定要强调“严法”的原因。

法正作为刘备的谋主,这时候找诸葛亮说情,说入川后法律太严苛了,川中百姓受不了.....其实不是川中百姓受不了,是世家受不了,在严法下,他们如果大量盘剥百姓,刘备和诸葛亮肯定不介意宰几个世家子杀鸡儆猴。

这事儿其实是刘备和诸葛亮共同决定的,而法正......法正表示我是东州人,你益州世家利益受损,关我一个东州人什么事儿?!

能帮着说情也是怕刘备诸葛亮扩大打击面,东州人的利益不保,现在刘备这么坚决,他法正才不会在这个时候为了益州人的利益去出头呢。

某种程度上来说,季汉这个地方,一直到邓艾攻破成都,刘禅投降前,百姓的生活都相比于其他两个地方要好的多。

这点上,刘备的做法是很符合一个后世人的胃口的,张溪自然也不例外。

唯一麻烦的是——长坂坡这一战,该怎么过。

无论是历史,还是三国演义,刘备都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长坂坡。

但那是刘备,不是张溪。

张溪可不觉得,自己在长坂坡那种极度混乱的时候,能跟刘备那样有惊无险的安全躲过。

刘备都只能带着张飞诸葛亮,在十几骑卫士的护卫下勉强逃跑,妻子儿女都失散在乱军中.....张溪可不觉得这时候自己能碰巧遇到赵云来搭救自己。

所以,如果要跟刘备,就需要提前开始准备,谋划怎么安全度过长坂坡。

好在距离长坂坡之战还有大概三年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稍微的安定一下内心,张溪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继续着自己“粮草主簿”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