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溃败(1 / 2)
第620章 溃败
郭淮的这个军令,其实是不怎么负责任的。
作为主将,在不到半个时辰内,下达了两个完全不相关,甚至有些相反的军令,很容易会造成军中士卒在执行过程中的混乱。
前脚中军的将士们还在努力围杀魏延呢,后脚就突然改变进攻方向,要选择往前进军突围.这要是魏延抓住机会,紧咬着不放怎么办?!
你让毌丘俭带领五千步卒和两千骑兵拖延魏延,但这五千步卒的军心士气如何,身在战场外围的毌丘俭又该如何穿过夹在中间的蜀军去指挥,你却没有任何交代。
最重要的是前军和中军全部改变进攻方向,那后军的那几千人又该怎么办?!负责断后的文钦军,到底谁去接应撤回?!
郭淮的这个军令下达的,非常的含糊,也非常的不负责任,看着就跟郭淮降智了一样。
郭淮到底不是降智了,他是没办法。
在郭淮的脑补预判下,即使自己能摆脱魏延的纠缠,文钦能挡住后方的蜀军追击,自己要面临的,还有前方张溪领兵的阻截。
因此,郭淮必须在保证有生力量的同时,跟张溪抢时间。
如果有机会,郭淮当然也想带着这三万多的魏军士卒全部撤回长安去,但如今,在郭淮的脑补之下,郭淮认为,蜀军不会给自己这样的机会了。
略作权衡之后,郭淮不得已,只能心狠的抛弃一部分士卒,选择尽可能保存禁军部队,毕竟禁军部队即使是这种撤退败逃的情况下,至少还能有个组织度和战斗力。
至于其他郡兵,郭淮真的顾不上了.能逃出来多少是多少吧。
所以,郭淮的这个军令,对于组织度比较高的禁军士卒来说,虽然也会有些混乱,但执行起来终究还不算太难.组织度一般的郡兵,那就是能跟上多少算多少,郭淮已经无所谓了。
而对于两位年轻将领,文钦和毌丘俭郭淮还真的不担心这两位。
这两人都不是无能之辈,在看到自己的行军目的后,肯定会理解自己的用意,绝对不会真的在一方死守不退的.关中平原那么大,他们俩要想寻路逃跑,并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在郭淮的重新调整后,整个魏军的进攻重心都变了,于此同时,魏军内部,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很大的混乱。
这些混乱,都是那些还不知道该怎么调整自己进攻方向的士卒产生的,不仅仅是郡兵,一些身处一线作战序列,正在围攻魏延军的曹魏禁军也来不及调整。
而郭淮也根本不等这些士卒们全部调整到位,直接带着几千已经调整好的禁军士卒前途,反攻向吴懿方向。
身后的其他士卒们,能跟上来的就跟不上的,那郭淮也爱莫能助了。
而郭淮军突然的这一转变,让原本还在苦战的魏延,也多少有点应对不及,更别说原本还在努力进攻的吴懿和王平了。
魏延原本还在苦苦的阻挡魏军的围杀,摆出了一副防守的架势可如今,魏军自己内部出现了混乱,进攻没有威胁不说,甚至还后撤摆出了防守阵型。
吴懿就更加没头没脑了。
前一刻吴懿还在围着前军防守的魏军猛揍,谁想到郭淮突然就带着数千士卒来援,并且直接反守为攻,一举击退了吴懿的进攻,并且在击退吴懿军后,根本不做追击,直接调转方向,往着渭水沿岸扬长而去。
吴懿当时就急了,想要追着郭淮前进的方向而去可仔细一想,自己只有三千人,而跟在郭淮身后突围的魏军,起码有六七千,并且这个数字可能随着突围行动的继续,持续增加。
真要把对方逼急了,自己这三千人,还真的不一定能干的过对方。
既然这样穷寇莫追吧,先去接应魏延将军,把魏延从重重包围中接应出来比较好。
而吴懿的这个决断,却让魏延又气又急。
急的是,吴懿这个判断完全是分错了主次,这个时候,吴懿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去追击拖延郭淮军的逃离,而不是过来接应自己。
而气的是冷静想想,吴懿的做法还真的没错。
到底是自己手里的兵力太少,兵员素质不佳,战斗力不足.这三个劣势,但凡少掉一个,吴懿都不至于要放弃追击郭淮逃离的大军,转而来接应自己。
这才是让魏延真正生气的地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郭淮领军突围,自己手头的这点兵力,到底也只能拖延郭淮到这个地步了。
唯一让魏延还值得庆幸的地方在于,自己到底还是拖延了郭淮小半天的进军时间,同时郭淮在撤军的时候,扔下了至少一万士卒,而这部分士卒在被郭淮抛弃后,已经彻底陷入了混乱崩溃的状态。
既然已经无力去追赶郭淮了,那么郭淮留下来的这份“大礼”,魏延不收下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因此,魏延也放弃了一开始原地防守等待救援的做法,转向配合夹攻过来的吴懿和王平,打通两者之间的通道,尽快完成合兵一处,然后再向魏军的后军掩杀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