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退避三舍(2 / 2)

加入书签

        因此,当曹丕说了刘晔的上中下三策,以及自己的想法后,贾诩只是简单的瞄了一眼刘晔,对刘晔的上中下三策,却没有做出任何评价。

        实话实说啊,虽然刘晔的策略里包含了太多的弯弯绕绕,但贾诩一眼就能看出,刘晔的策略中,所谓的下策才是真正的上策,曹丕如果执行这个策略,虽然有些风险,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应对方法但很显然,曹丕对这三个策略都不满意。

        既然天子对这三个策略都有所不满,那贾诩干嘛还要去评价,这三个策略,到底哪个更好呢?!

        天子问自己的,是自己有没有什么谋略,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境,而不是让自己来帮天子在这三个策略中做出选择。

        因此,贾诩对着目前的形势,各种情报分析文稿,认真的阅读思考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始琢磨用词。

        “老臣倒是有一计,只是有些欸.”

        贾诩这个吞吞吐吐的劲,给曹丕憋够呛。

        “太尉有话,不妨直说,我自有判断。”曹丕赶紧的许诺催促着,说道。

        贾诩一听这话,顿时了然,微微一笑,说道,“天子可知,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之典故?!”

        “退避三舍?!”曹丕闻言一愣,然后默默的琢磨了起来。

        很显然,曹丕好歹也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个文学批评家,退避三舍的典故,曹丕不可能不知道。

        这个典故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自己,曹丕需要考虑的,是贾诩提到这个典故的背后意义。

        这是让自己选择一时的退让,来换取更大的战略活动空间?!

        可问题是,向谁退让呢?!

        总不能是向蜀贼退让吧?!

        两家可是不死不休的仇敌,一个号称是禅让代汉,一个是号称延续汉室两家的立国基础就是互相矛盾的,根本不存在退让的可能。

        所以.太尉的意思,是让我对江东小儿退让?!

        难道是让自己选择刘晔的策略,承认孙权小儿的帝位,然后用青徐和淮南剩余的城池,换取孙权再次背刺荆州?!

        实话实说,这主意,看着还行,但孙权小儿,会这么容易上钩么?!

        再一个,从内心上来说曹丕觉得膈应啊。

        刘备当世英雄,如果不从他继承汉室的行为来看,他称帝倒也够资格.孙十万,他凭什么?!

        曹丕心里一阵扭曲,怎么想都觉得这么做憋屈。

        因此,曹丕微微抬头,小心的问贾诩,说道,“太尉之意,可是要我用子扬之计,诱孙权反攻荆州?!”

        贾诩一听这话,也是一愣,随即嗤笑一声,不屑的说道,“子扬之计虽好,却也要对人用孙仲谋阴而无信,若用此计,不过是徒失土地城池尔。再者,江东鼠辈,徒仗酷烈横行于世,我大魏堂堂之国,何须对其退让,若如此作为,岂不为天下所耻笑?!”

        不是,先不说江东那边是不是这么不堪.您老这意思,是让我跟刘备退让?!

        曹丕真的不解了。

        对江东退让吧,多少还能落点好处,而且江东势弱,尤其在平原之地,就算割给江东青徐之地,只要等长安这边击退了刘备,腾出手来了,转头收拾那帮陆战弱鸡的江东鼠辈,轻而易举。

        但伱对刘备退让.让刘备占领了关中,再想要打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贾诩见曹丕不解,却也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理由。

        “方今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纵使我等不愿,顷刻间,亦灭不得蜀,平不得吴。然江东之地,多为守成之辈,本不足为虑,今日所仗者,不过周瑜等辈一时之气尔。西蜀之地,虽有勇略,然刘备终究是外人入主,且又年老,若其亡故,蜀地必然不稳,其势必不久也。今我大魏,雄踞天下精华之地,只需保证中原,河北腹心不丢,养精蓄锐,待时日长久,蜀吴皆非我等对手也。”

        “昔日天子下诏,征讨江东,今日若轻而退兵,任由江东鼠辈据有青徐,必为天下所笑,故此,青徐之地,天子当命诸军奋起以退江东。南阳之地,乃中原腹心门户,此地亦不可丢,故此天子当速派大将援军前往驻守,且不可大意。唯有关中之地.昔日关中为马韩二贼所据,太祖武皇帝依然举全国之兵南征荆楚,可见此地虽重,却非不可丢失之地。天子只需遣一员大将镇守潼关,待退南阳之敌后,天子可闭关以自守,休养生息,带天下有变之时,关中可复夺也。”

        “此臣所谓“退避三舍”之计,还请天子详查。”

        老狐狸贾诩,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