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司马懿的应对(1 / 2)

加入书签

第790章  司马懿的应对

        襄阳军团,一路顺风顺水的,进驻了邓县。

        这一路上,北伐的襄阳军团除了在中途遇到了一些曹魏的侦骑骚扰外,没有遇到任何一次像样的敌军袭扰,司马懿也没有派出任何成规模的军队前来阻拦,几乎是放任着襄阳军团入驻了邓县。

        这个情况,让关平为首的三小很不安。

        这不符合军事常识。

        邓县距离宛城,不到一百里,急行军不过两天的路程,而正常行军,大概也就是三天左右就能抵达.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司马懿不占也就算了,连个阻拦袭扰的军队都不派,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吧?!

        三小虽然是第一次领军独当一面,但不代表三人都是菜鸟,如此违背军事常识的做法,三人全都内心不安,加强防备,力求谨慎。

        因此,在顺利进入邓县后,关平第一时间派出侦骑查探四周敌情,生怕敌军有迂回绕道,切断自己后路的可能,同时,三小也聚在一起,第一次开会讨论,接下来的用兵方略。

        但是虽然三小都有一定的领兵作战经验,但出任决策者的角色,也都是第一次,尤其是作为主帅,需要拿定主意的关平,在这方面,顾虑太多。

        三个人都不认为,司马懿没派军队袭扰阻拦是因为没有收到消息襄阳军团四万人北上这么大的动静,司马懿就算是个死人,他也该收到情报了。

        更别说,这一路上虽然没有遭遇敌军袭扰,但敌军的侦骑和汉军的侦骑交锋,密度并不低,魏军没有理由得不到任何情报的。

        因此,在没有搞清楚司马懿的打算前,关平真有点不敢贸然进兵,生怕中了司马懿的诡计。

        这点上,邓艾是持肯定态度的。

        司马懿这个人,邓艾其实是有过打交道的经验的。

        两人第一次交手,是在第一次北伐时期,邓艾突发奇想,想要冒险钻入汝南郡,结果在途径许昌的时候碰巧遇到了司马懿亲自领兵偷袭新野.双方稀里糊涂的打了一仗,最后以邓艾退回新野坚守告终。

        那一次交手,邓艾刚从军不久,手段还显稚嫩,事后复盘的时候邓艾发现,其实自己犯下的错误不少.但这不是邓艾真正失败的原因。

        邓艾真正失败的原因,还是因为司马懿用兵手段相当老道,从头到尾没有露出太大的破绽,用势压迫邓艾,逼得邓艾不得不放弃战术目标,最后退守新野。

        那次作战,司马懿感叹邓艾后生可畏,同样,司马懿给邓艾留下的印象,一样也很深刻。

        之后第二次交手,是在第二次北伐时,司马懿代替张辽指挥宛城防御战,邓艾试图冒充魏军援军诈开城门那次要不是邓艾见机的快,撤的够迅速,他说不定都被司马懿骗进瓮城,乱箭射死了。

        两次交锋,邓艾全都处在了下风,面对司马懿,多少受到点师父影响的邓艾觉得,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老狐狸不好对付着呢。

        但是吧,虽然邓艾赞同关平小心应对的心态,可也不能一直就这么在邓县呆着不动啊。

        确实,站在战争的角度讲,不能意气用事,面对司马懿如此明显的违反军事常识的做法,如果找不到司马懿这么做的用意,擅自进兵,可能会掉进司马懿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但因为一直摸不透敌军主帅用意而始终不进兵,这次出征宛城的军事行动,一样会因无法达成战略目的而失败。

        所以.在邓县停留休整了五天后,邓艾实在忍不住了。

        他建议关平,要实在不行,分他一万兵力,让他前突到宛城附近,查探一下具体情况。

        目的不是破敌,是通过自身运动,调动敌军运动,从而找到敌军真正的战略目的。

        这招吧,说起来,也是张溪传授给邓艾的以我为主,调动敌军,引诱敌军主动露出自己的破绽。

        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数,属于是后世兔子军的惯用伎俩,是多年战争经验的总结,张溪这个半吊子听过两次这样的经典战例,就拿来自己用了。

        但在这个兵书都没有几个人读过的时代,这种战争经验总结,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使有个十几二十年领兵经验的将军,没点悟性,也未必能总结出来。

        因此,当邓艾一说起这个计策的时候,关平和关兴都觉得,邓艾说的好有道理。

        通过己方的兵力调动,引诱敌军做出相应的兵力调整,通过观察敌军兵力调整的方向,多少能看出敌军的防御重点,进而猜测敌军的战略目的。

        而且吧,即使司马懿真的有阴谋,设伏包围了邓艾率领的一万先锋军,关平手握三万人,至少还能领兵接应.虽然是冒险了点,但总比守着邓县瞎猜司马懿的目的要强的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