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战略改动(1 / 2)
第839章 战略改动
随着朱据带回来的试探情报,陆逊对着地图一阵思考后,大概是明白了魏军出现在颍阳的用意。
八成是曹休留下的后手,准备接应自己退兵的部队。
不然实在想不出,为什么颍阳这个不算战略要地的地方,会突然出现数千魏军,而且还是据守不退战略意义何在?!
但又有一点,陆逊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支魏军没有直接驻扎在汝阴这个关键节点上,而是在汝阴西北的颍阳驻扎难不成魏军提前知道自己会偷袭汝阴,所以故意后撤,保存实力?!
要真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通知曹休后路有险,让曹休退兵呢?!
这个时候的陆逊,多少有点跟张溪似的,想的太多,他就没有考虑过,徐质是误打误撞的凑巧到了颍阳,在发现东吴军已经占领了汝阴后,生怕丢失最后一个接应出兵点,因此不敢走而已。
陆逊无法相信这么凑巧的事情,他作为这次战役的主帅,必须把事情考虑到最坏。
去攻打颍阳,提前消除这个隐患?!
不是不可以,但三五千人驻守的城池,少于万人攻城,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如今的陆逊,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准备这些事情。
谁也不知道徐盛到底能挡住曹休多久,陆逊必须做好曹休随时突破当涂第一道封堵线,跑到汝阴的准备。
这时候分兵去攻颍阳,多少有点得不偿失。
可如果放着不管,一旦按照原有计划行事的话,颍阳的魏军在侧翼就是一个威胁。
如果颍阳只有那三五千兵力,这个威胁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颍阳还有援军抵达,能凑足一万兵力的话.侧翼出现一万敌军的威胁,任何人都不能小觑了。
陆逊仔细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决定还是保守一点,修改一下作战计划吧。
按照原本的作战计划,陆逊在占据汝阴后,就可以下令给在当涂四县据守的徐盛等人,让他们撤军,往汝阴西侧移动。
这样的话,曹休想要撤回汝南,正面要面对汝阴的堵截,侧翼有徐盛等人拦截,身后有寿春军的追杀这是一个完美的包围圈,曹休要冲出去,可没那么容易。
可现在徐盛应该拦截的汝阴西侧,出现了一支人数不少的魏军,那陆逊就得考虑,一旦这支魏军主动向徐盛身后发动进攻,接应曹休撤兵的可能性。
这个包围圈,就会出现一个薄弱点,而曹休如果也提前做好了往西北方向突围的准备.饺子皮可就破了。
到了那个时候,拦不住魏军还是小事,自家军队的损失,恐怕也小不了。
既然如今的情势确实有造成包围网包不住魏军的可能.那就稍微修改一下吧。
陆逊找来军中使者,让他们分别前往当涂,下蔡,平阿三县传令。
传令下蔡,平阿两县的守军放弃防守,立刻领兵去支援当涂县的徐盛,而徐盛在接到援军后,也不要再往汝阴西侧移动,而是直接汇合寿春军一起,尾随魏军追杀。
换言之,陆逊选择了放开一路防守,主动让曹休突围。
现在陆逊的战略目标,已经不是全歼曹休这一路五万大军了,而是尽可能的削弱魏军的有生力量,为之后攻略汝南做准备。
这么做,虽然不算大获全胜,但自身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且用这种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瓦解魏军战心的目的。
当你把敌军围的死死的,让敌军彻底没有了退路.那在敌军彻底绝望前,就要承受敌军最猛烈的反击。
毕竟,谁也不想就这么等死。
但如果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生路.那谁还会拼命去杀出一条通道来,肯定是顺着这个生路逃命啊。
这就是兵法中“围三阙一”的正确用法。
现在,陆逊就安排了这么一出“围三阙一”,给曹休一条逃生的通道。
而这一路逃生,究竟能有多少魏军能跟着曹休逃回去,可就不好说了。
毕竟,逃命的时候,大家都只往前看,可不会去注意身后有什么情况的。
当陆逊的军令,传达到当涂县的徐盛处时徐盛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这些日子的防守,是真的很难受。
自己兵力不足,却要死守当涂,给陆逊争取偷袭汝阴的时间,而本该在魏军身后发起进攻的寿春军,却又姗姗来迟,最近几天才出现在魏军身后,逼得曹休不得不分兵防备。
也就是这样,才给了徐盛一点喘息之机,不至于一直被曹休压着进攻。
但即使如此,徐盛如今也只剩下六千左右的守城兵力了战损接近四成,继续这么守下去,随时有崩溃的可能。
而陆逊的军令,不仅给徐盛派来了平阿,下蔡两县的援军,补充了守城的兵力不足,同时也是在当涂的西南侧放开了一条通道,放任曹休离去。
徐盛并不担心曹休就这么从当涂四县的防御网里溜走,作为跟陆逊搭档时间最长的将军,徐盛其实很清楚陆逊的能力曹休要是敢从平阿,下蔡两县的方向突围,那等着他的,必然不是什么好结果。
而事实上,曹休如今也很犹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