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八 票房口碑双丰收(1 / 2)

加入书签

哈哈,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家伙的网名,取得可真是应景啊!」

「他不会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才取了这么一个网名吧?」

「这家伙我知道,以前就专门以举报别人的隐私为乐,所以才积累起了那么多的粉丝!」jj.br

「这就叫久走夜路必撞鬼,这下栽了吧?」

「你错了,这叫恶人自有恶人磨,再凶恶的家伙,遇到了大魔王,那也得乖乖进去!」

「楼上这哥们说得没错,沈暮这块铁板,也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踢的?」

「沈大魔王,果然是名不虚传!」

「……」

一时之间,网上的舆论直接就爆炸了,全都是围绕这件事的讨论。

那个可怜的网络大v河边湿鞋,俨然成了《我就是药神》重新崛起的背景板,更成为了所有人调侃的对象。

他这名字就没有起好,完全忘了其中之意,而且还敢主动招惹沈大魔王,他不进去谁进去?

经此一事之后,沈暮在网上的名头无疑更加响亮了。

总之一句话,就是得罪沈大魔王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前有杨时平和孙北涛,后有前女友凌雨秋,现在又来了一个河边湿鞋,栽在沈暮手中的人,已经是有一定规模了。

网络上的节奏是很容易带的,如今事实摆在眼前,证实了河边湿鞋那些所谓的图片证据,其实都是假的。

这无疑是将风吹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原本很多质疑《我就是药神》票房造假的网友,如今已经无话可说,显得颇有一些尴尬。

而那些看过《我就是药神》的观众们呢,却是终于回过神来,将这部经典电影的口碑,爆到了极致。

「《我就是药神》,一战封神!」

「原来一个普通人也是可以当英雄的,药神威武!」

「黄毛死的那一幕,真的把我看哭了……」

「得了这种病,那是真可怜啊,再多的钱恐怕也不够吃药的!」

「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出手,将天价特效药纳入医保,至不济也要把药价降下来!」

「那些奸商的心是真黑啊,几百块的药卖到了三万,他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

喧嚣的网络之上,先是对《我就是药神》的一顿猛夸,紧接着便是转到了现实意义之上。

一些觉悟不错的观众,已经注意到了《我就是药神》真正的内核。

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发起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那就是借着《我就是药神》这股东风,让国家重视起那些天价特效药。

让病人吃不起药,买不起药的现实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这些观众或许原本就是有志之士,可惜以前的他们人微言轻,就算是有建议,也引不起太多高层的注意,几乎都是不了了之。

可是这一次不同,《我就是药神》的横空出世,而且是以现实题材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主题,精辟地讲述了得了这个病之后的痛苦。

这部电影的内容可不是在危言耸听,某国生产的格列宁,要卖到三万块一盒,而印国生产的同样的药,却只卖五百一盒。

两种药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格列宁真正的成本,最多也就两三百块钱,这不是黑心商人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就是药神》其实是揭露了一些社会黑暗面,更是动了某些资本家的蛋糕,让人恨得牙痒痒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就是药神》的大爆,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个病,更知道了天价药的本质。

进口特效药本身其实并不是天价,它的成本只有几百块,如果代理的医药公司只是卖个一千甚至是两千,恐怕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可你竟然一盒卖到了三万,这种一百倍的利润一经曝光出来,普通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病人,又如何能接受得了?

就算电影终究是电影,不能跟现实挂钩,但《我就是药神》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引爆网络舆论的程度。

如今是自媒体时代,经过网上发酵的群体事件,很快就会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

舆论影响政治,有时候并不是一句空话。

如果是负面的影响,恐怕国家有关部门早就出面,直接封杀《我就是药神》这部电影,甚至将沈暮这个始作俑者直接带走了。

可《我就是药神》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积极意义,是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正能量,这个时候有关部门就需要慎重行事了。

一旦真的用暴力将此事压下去,或者说对沈暮做出什么人身上的限制,恐怕会引发更大的舆论,到时候就不好收拾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来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了《我就是药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