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实验是个良药(三)(2 / 2)

加入书签

方大美,“你的未婚夫齐大志,被派到了松林陀当第一书记,对吧?”

张静,“这是我刚告诉你的呀。”

方大美,“齐大志面对着松林陀一筹莫展。既找不到投资,又找不到项目,是不是呀?”

张静,“这也是我刚才和你说的呀。”

方大美,“于是你们两个人拿结婚当诱饵,让我当伴娘。以这种途径让我去村子里考察,对不对呢?”

张静,“我们可没有想那么多,是你自己想帮助我们的,一切都是你主动的,好不好哇?”

方大美,“那么说这里边没有阴谋了。”

张静,“这里边完全都是阳谋。”

方大美,“怎么个意思?”

张静,“很明白呀,刚才都已经让你给说了。”

方大美,“看起来是我自己钻的套着了。”

张静,“要不然呢?”

方大美,“哈哈,真是斗不过你这个小丫头。”

张静,“其实这事儿明摆着。你手上有项目?他们那里有土地,有资源。精准扶贫是我们当前最大的事情了。你作为一个搞生物科技的人,怎么能够不想有所作为呢。要学历,你已经是博士后了。要成果你也有一大堆。要论文你更是几十篇上百篇。sci的论文都不计其数了吧。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把你的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你能够不抓住吗?如果是那样的话,你就不是方大美了。”

方大美,“那你为什么不明说?”

张静,“我也没有想到你能够去我们村的帮助扶贫呢。”

方大美,“扶贫只是第一步。将来要想发展才是我选定目标的。唯一条件。如果小富即安,我就不去了。希望你们家齐大志就像他的名字那样志向高远。不仅在扶贫攻坚上立下一个奇功,将来在乡村振兴上更是有声有色。不仅要彻底摘掉穷帽子,还要走一条。新兴农业之路。在深山区,写一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好文章。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话,我可是不去的。我们再好的项目都怕半途而废。前期做可能是脱贫的项目。后期荒废了,可能就是一个赔钱的项目。如果不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个项目做起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张静,“佩服,我们的方大博士确实是站得高,看得远。但是也千万别好高骛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下我们应该扎扎实实的把中式基地做起来,你说的那些远景规划就会一步一步的实现。”

方大美,“还真是这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你别看现在互联网企业像割韭菜一样发大财。想走一条扎实的致富之路,必须发展实业。农业要发展,必须要和二产结合和三产融合。123产业融合发展才是今后农业的出路。你们家齐大志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才是扶贫。的关键所在。更是乡村振兴起步的关键。我相信齐大志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也相信你的眼光。”

张静,“你把话都说到这种程度了,傻子也不会丢下这么好的前景啊。我们家齐大志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你别看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没有现在那些人的毛病。骨子里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山里人。他现在一心就是想让家乡换一个面貌。让乡亲们真正的过上富裕生活。不是说了吗?小康不小康主要看老乡。现在上上下下都是这个观点。扶贫是当前最大的事儿了。上到领导人,下到基层公务员,大家都在围绕着这个中心做工作。听说边疆都行动起来了,边疆出动了两千多各级干部,深入到基层。成为驻村干部。农民不致富,干部不停步。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环境啊。政策环境好,人文环境好。我们现在手里又抓着项目和拳头产品。不正式你方博士大显身手的时候吗?”

方大美,“你都可以作为政策的宣讲员了。”

张静,“因为其大致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我们夫妻就必须认真的研究政策。把好多事情弄懂弄通,才能够不辜负你对我们的希望啊。要想让你投入到这项事业当中,必须清除所有的障碍。所以我们就研究的比较深一些。”

方大美,“是一个搞科研的人才,更是一个把政策的人才。将来你在村子里做科技扶贫。相信一定能够和其大致比翼双飞,把你们的家乡变成一个世外桃源。那个时候我也要请我们家老钱去好好的书写一下你们的村史村志。让你们万事流芳。”

张静,“还要不要永垂不朽啊?”

方大美,“哈哈,怎么想起这个词儿呢?”

张静,“我们那儿死了人都写我万事流芳。”

方大美,“哈哈,那就用别的词让你们名垂青史。”

张静,“还是想悼词。”

方大美,“那就不说这个了,不让他去。”

张静,“那可不行。你不仅要让钱博士去,而且要和我们一起去。你别看钱博士在书斋里研究历史很深入。说不定人家的文化底蕴会有更高的高招给我们留着呢。你叫科技扶贫,项目扶贫。他叫文化扶贫。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不仅要扶贫,还要扶志。某种程度上来讲,扶志要比扶贫更艰巨。更关键”

方大美,“那就让他去,我就不用去了呗。”

张静,“你就这么小心眼儿吗?强调他重要,不是说你就不重要了。你们两口子结合起来,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结合。也是扶贫攻坚战役促使你们更完美的结合。其实你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做一个集体婚礼。这样你也可以考虑一下呀。”

方大美,“真是不小心上了贼船呀!哈哈哈哈!”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