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韩信(1 / 2)

加入书签

韩信现在还只是个小人物,淮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哪怕进了淮阴县,楚明也不能一下子就找到韩信。

    不过,他并不心急,韩信还要一段时间后才能闻名天下,现在他有的是时间等待。

    猎人,往往是需要耐心的。

    楚明在淮阴行走的时候,也在观察淮阴的人。

    怎么来说,汉朝很多的开国将领都是这一代走出去的。

    沛县集团、淮阴集团、……

    很少的才是其他地方的人马,九江集团、赵国集团、……

    楚明在思考,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就拿这个时代的樊哙来说,那么瘦不拉几的,是能生食猪腿,和项羽瞪眼的人物?

    还是说,他遇上了高要变赵高一样的变故,所以被人顶替了。

    而顶替他的人,也是逐渐的成为那历史上,凶猛的大将军。

    街上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秦国完成一统,律法治理全国。

    然而,沿海地带离着咸阳太远,属于法外之地。

    官府的人马不足,不然也不至于会有小股的叛军,让赵佗等人去平叛,在秦国瓦解之后,又在土著的故地上建立南越国。

    所以,在没有法律的地方,这里的人,都非常的骁勇。

    因为在这里,拳头大就是道理,你的拳头大,你欺负人家,人家也不敢向你讲理。

    同理,要是你的拳头不行,人家用拳头向你讲理,你就得乖乖的忍受。

    这是楚明一路观察所得,这边是如此的纯粹,根本没有朝堂之上的那种阴谋算计来的隐晦。

    打架那是拳拳到肉的打,但不是说不讲计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时候,就融入在村斗、械斗当中。

    就好像春秋君子,到不义战国的转变,谁都想赢,拿大头,那肯定会在这方面专研。

    弱的想要以弱胜强,强的想要稳定胜弱,那么双方肯定也需要斗智斗勇。

    要是这已形式放大,那就是国家的战争。

    这么看来,后面这些地方出猛人也是很正常。

    正是因为独特的法律,造就了宽松的土壤,让这边的人英勇嚣张,有成为战士的潜力。

    同时,这边靠海,又可以卖私盐,捞金很快,凑得出大军的粮饷。

    “拳头大就是有礼吗?”楚明口中喃喃道。

    他想起了后面世界的一个笑话,就是论语不是论语,而是抡语,孔夫子带着三千多弟子,用板砖抡人,抡的过的地方,就和人去讲道理,如果是大国,就不去那个国家。

    虽然是笑话,可其中也是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意思。

    千百年来,虽然斗争形式不断的变化,可到底,都还是肉弱强势,只不过是经历了不同形式的包装。

    大家为了稳赢,提出了自己的血统、大义,站立跟脚,然后借势力、算计,都是为了最终赢的结果。

    楚明一边感悟人生,一边和高要继续游走在这片孕育骁勇勇士的土地上。

    一日,他们路过一个古代房间的时候,听见了一名女子的咒骂。

    那个女子头戴竹子做的头赞,穿着粗布衣服,掐着水桶腰对着一个青年怒骂道:“你天天读这些兵书,兵书能当饭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