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罗幼度的小米弟们?(2 / 2)
赵普深知这是一个机会,相比老迈的前长官刘词,赵匡胤可是军中新星,若能得他看重,必能建立功勋,甚至进入中枢为官。
这一路而来,他探查民生,了解民情,就是为了在赵匡胤面前好好表现,以获得重用。
这来到滁州,发现赵匡胤在外出征,而赵匡义也急着上前线。
赵普便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与赵匡义商议起了滁州的民政机要。
以道理而言,窦仪身为长史,他身为军事判官,滁州的第二、第三把手。
赵匡胤、赵匡义两兄弟不在,他们有权利处理任何军政要务。
但赵普为人功利,不愿将功绩分给窦仪,直接跟赵匡义讨论,还拍着两人的马屁。
所谓“百姓安定,民无忧色”皆是吹嘘之言。
赵匡胤是郭荣一手提拔的大将,深知自己君上的性格脾性,相比那些骄兵悍将。赵匡胤自然是跟郭荣一条战线的,人品毋庸置疑,他带领的军队在大周军中军纪算是极好的。在滁州确实没有劫掠百姓,欺压平民的恶迹。
可要说对百姓多关照多体恤,纯属胡说八道。
赵匡胤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百姓死活,与他一个将军何干?
赵匡义意外看了赵普一眼,他心思深沉,看出了赵普有投奔他们兄弟的意思,和悦笑道:“赵判官过奖,皆是为官家效力,自当尽心竭力。不知赵判官有何高见?”
赵普、赵匡义立时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赵普心情激动,大有指点江山之感,高声道:“百姓所思所想,不过是简单地活下去尔。只要满足这点,他们必不会反。只要稍作安抚即可。滁州当下关键在于士绅未能领会朝廷仁政,在下提议效仿罗都指挥使在庐州之仁政,以利益拴住滁州士绅。同时百姓亦会获利,必不会受周边影响。”
赵普的眼光还是极其毒辣的。
赵匡胤轻视文人,入城时打了滁州名门贺家一马鞭。
以至于贺家玻璃心碎,不甘受辱。
赵匡义杀鸡儆猴,灭了满门。
此举多多少少造成一定不安影响,赵普如此提议,便是想以此化解城中士绅矛盾。
窦仪为人方正,有其父之风,并不在乎赵普的行径,只要利在大周,便不予理会,此刻说道:“赵判官此言大善,幼度先生国之栋梁,于庐州戳破伪唐弊政,令得庐州上下百姓归心。我等当效仿此举,稳定滁州士绅百姓之心。”
五代十国重文轻武严重,少有文士能屹立于风口浪尖之上。
昔年长乐老冯道是一个,然后就是现在的罗幼度。
冯道此人,后世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是这个时代上到君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无论贤愚,皆对之推崇备至。
而罗幼度逆浪潮而起,在这个武夫当权的时代,文治武勋超然于世,同样备受推崇。
窦仪就是罗幼度的小迷弟。
赵匡义看着面前一个两个罗幼度的迷弟,就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