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控制天象(1 / 2)
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民族潜力的重要参数。
世界七大洲人口分布中,亚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3%,欧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4%,北美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南美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大洋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南极洲属于极地冰雪世界,这个地方只有企鹅生活。
整個星球澜沧江,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东亚、东南亚,人口最稠密,比地球上其他部分的人口加起来还要多。
另外,亚洲以29.4%的陆地面积,养活了世界百分之六十的人口。
这其中的原因,和岳镇山脚下这片雪域高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我们转换视角,从太空观察地球,我们就会发现,在北纬30度附近,大部分的陆地都呈现出干旱的黄色地貌,这样的景象与地球的行星风带紧密相关。
在不考虑地形的情况下,赤道地区的大气受热上升至高空,在南北纬30度附近从高空下沉,形成了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副高带。
这些空气之后又通过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回到赤道辐合带,并再次上升,形成所谓的哈得来环流。
由于空气下沉导致气温升高,且水汽难以凝结成降水。
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环流,形成了雨量丰沛的赤道辐合带,以及两条干旱的副高带。
从太空中看过去可谓颜色分明。
在北半球副高的控制下,从北非到西亚形成了东西跨度7000多公里的地标最大干旱区,其中包括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
这一跨度,与从霓虹最北端到印度最南端的距离相当。
虽然两者都在北半球副高带,但两者完全不同。
这片从东亚延伸到南亚的弧形地带虽然也被北纬30度拦腰穿过,却是一片植被茂盛、降水丰沛的绿色,并养育了一半以上的人类。
这一片弧形地带,就是亚洲季风带。
正是季风的力量,扭转了行星风带的力量。
所谓季风,自然和四季变换有着密切的关联。
前面讲过,赤道辐合带与副高之间的环流形成了降水区和干旱区。
但赤道复合袋未必就呆在赤道,在不同季节是会变的。
每年夏季,太阳直射点都会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附近,
与此同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也跟着北移。
当赤道辐合带向北推进的时候,东南信风带也跟着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西南季风,同时裹挟着来自印度洋和南海的丰沛水汽,将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的旱季转化为雨季。
如果仅仅是这样,还远远不能形成巨大的亚洲季风区。
如果我们看全世界主要季风区分布,会发现亚洲东南这一片格外大,而且向北一直延伸到关外hlj地区,纬度上已经远远超出北回归线。
这背后的关键因素就是岳镇山脚下的雪域高原。
在夏季,高耸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地表温度升高,形成了强烈的海陆热力差,同时大气受热上升,地表气压则不断降低。
这个低压区就如同气泵一样,将四周低空的大气源源不断地抽吸上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