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技校(1 / 2)
有了厂就得有设备。
目前一分厂的设备使用下来还是不错的,虽然比不上国际最先进的流水线,可在国内来说也算得上一流。
在建厂的同时,设备也必须提前采购到位,而且这一次采购的设备可比上次要多许多。
燕京、沪海、山城这三个城市的每家工厂起码拥有三条饮料流水线,这三条流水线不仅要满足目前新品的生产产量,还有满足普通饮料的生产。
虽然新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可传统玻璃瓶饮料市场也绝对不能放弃,用两条腿走路才是正道。
不过有了厂,有了设备还需要有人。
普通的工人不难找,难的是有文化的工人。
目前宋援朝急迫感觉到人才的缺乏,司特公司上上下下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人实际没几个,除了自己原来在一分厂的班底外,也就是应安妮、露丝和顾杰他们三个了,至于更多的人暂时没有。
这也是宋援朝如今勉为其难矮子里拔长个做出之前任命的原因,其实在宋援朝看来许多人的任命是很勉强的,不仅包括普通部门经理,还包括总监级别的高管。
虽然这些人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能力,在企业规模小的情况下工作没问题,可要在一家大型合资企业任职管理就有着许多方面的不足。
拥有足够的高学历人才,这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可现在这个时代要想做到这点基本不可能。
就拿大学生来说吧,宋援朝自己就是大学生,所以他非常清楚以外资公司的名义去招聘大学生是绝对不会有人来的。
现在可不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如今的大学生全都是宝贝疙瘩,而且大学生毕业都是包分配的,大学生一毕业就有着正式干部的身份,好的单位好的工作一大把,去了就是当领导的,谁会跑来一个没有编制又没铁饭碗的外资企业工作呢?
退而求次,宋援朝只能把目光瞄准了初高中生,相比大学生高中生就没那么宝贝了,高中毕业的学生真正能分配的不多,而且还要靠关系,有关系才能进好单位,如果没关系也就是普通的单位。
而且高中生进单位只是工人编制,拿的是最基础的工资,和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相比差距太大了,合资企业虽然没有编制,但问题在于合资企业收入多啊,在这方面还是有些诱惑力的。
至于初中生就更不用说了,反而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更为吃香,尤其是中专生,在以前中专生可比大专生更牛的存在,考大学不如考中专,这是许多老人固有的观点。
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宋援朝不可能不认识到这点。但在眼下招纳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宋援朝只能另辟捷径想其他办法。
在正式对外招聘的同时,宋援朝打算和教育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出一笔钱委托现有的技校开设定点的技校学历的班级,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算开创性,在许多年轻企业就有这样的操作,而现在同样也存在。
一些大型或者超大型的国企拥有自己的技校,作为基层工人人才培养的基地,而且这样的效果非常不错,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基础人才以供企业需求。
宋援朝的想法和打算也是如此,委托教育部门的技校开设专门的培训,从而为自己企业培养人才。
技校生一入校就是在编的工人,企业会给予每个学生每月发放生活补贴。
补贴虽然不多,也就十几元的样子,可对普通家庭来说却是一笔额外收入。
技校培训时间一般是两年至三年,一般文化课和技术专业课为期一年或两年,剩下来的时间作为实习工人入厂工作,等过了这一阶段后考核通过就是正式职工了,直接享受正式职工的工资待遇。
其实就算是实习阶段,企业对实习生也是按正式职工50%左右的标准发放工资和福利的,何况司特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原本的工资福利就很高,相比之下实习生的实际收入到手甚至比起那些效益不好的普通企业还高些,这对于家境不太好,又考不上高中(中专、大学)的那些年轻人而言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虽然这样做的耗时比较长,可却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方式,而且这些技校生进入企业后对企业的归属感远高于普通招聘的人员,因为他们在进技校那天开始就已经属于企业的人了。
这件事也是司特公司的重中之重,宋援朝把这个工作交给了顾杰去办。
顾杰做事一向认真仔细,也有着丰富的地方机关沟通经营,是最合适的人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