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刘兴居自杀身亡(1 / 1)
前文说到刘兴居三兄弟,继承了父亲刘肥富庶的七十城,加上刘襄的野心、刘章的勇猛和他本人的任劳任怨,原本可以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身居高位,扬名后世。然而,时乖命蹇,偏逢吕氏家族专权擅势,自己又被迁入长安,封为东牟侯,受人钳制。
在酒宴上挑战吕雉,最后诛杀吕产,刘章令刘兴居好生敬慕。他兄弟二人在长安起事,让刘襄领兵西进,共同诛杀吕氏,准备夺取皇位。然而,刘章勇猛过头,一举铲除了吕禄和吕产,致使长安燃不起战火。长安没有战乱,刘襄没有进兵理由,只能悻悻然领兵回国。
援兵撤走,他兄弟二人势力大削,被周勃等人玩弄于股掌。首先,刘襄的皇位被刘泽等人几句恶言挤入死胡同,这是一大恨事;其次,周勃允诺的赵王和梁王都被刘恒不知好歹地分给刘遂和刘揖,这又是一大恨事;最后,干等了两年,刘恒竟然削割齐国的一郡给他,封为济北王,这又是一大恨事。
人生不能等待,恨事就如黑白无常,专催人命。三大恨事来过后,势力最大的刘襄仙逝,紧跟着,勇猛无敌的刘章驾鹤西追刘襄去了,留下他茕茕孑立。刘恒视他为棋子,他却不愿意当棋子,而是想要整个棋盘。
刘兴居不信命,他只信自己。吕氏家族势力何等之大,手段何等毒辣,他三兄弟都能外攻内扰,一举铲除。刘兴居生活在往昔的辉煌里,他相信逝去的神话终会再现。刘襄死了,刘章也死了,刘兴居很后悔,他本应该早点起事。两位兄弟的去世对他影响很大,他不能再等了,最后他决定要起兵造反,拼一把。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北方的烽火点燃了刘兴居造反的大旗。因为匈奴人长期休息,手痒了,耐不住了,所以匈奴右贤王南下侵扰上郡(今陕西延安市),边疆告急。
于是汉文帝刘恒命灌婴领军八万五千,火速赶往。刘恒亲自前往督军,犒劳军士。
此时的灌婴,既是太尉,又是丞相,他身兼两职,显贵得紧。刘恒派这么重要的一位人物出征,只有一个目的:大扬神威。
自大汉建立,匈奴欺汉朝无人,屡屡犯边,汉朝百姓吞这口恶气忍了很久,都想反报。先是刘邦被围受辱,接着就是循环往复的和亲之辱,仁厚的刘恒受不了此等大辱,此次出征必报仇雪辱不可。
因为刘恒、灌婴征战在外,刘兴居觉得汉军和匈奴会打得难分难解,无法掉头护卫长安。汉军刚出长安,刘兴居即刻起兵,欲取荥阳。荥阳是通往长安的要地,刘兴居志向不小。然而,右贤王在边疆打砸抢杀一阵,见汉军兵至,如风卷残云般撤军北归。游牧民族打游击战最为擅长了!
一见竖功扬名的机会飞了,这让刘恒好生失望。
大军调动,虽未交战,既然匈奴撤军,汉军就说得上是胜利而归。来到太原的刘恒,论功封赏群臣。无论是否战斗,只要大军调动,胜利而回,封赏总是要有的,否则皇帝就不称职。刘恒会当好皇帝,一大秘诀就是常常封赏。君王想要朝臣以忠臣之行对待他,他就要以为君之礼对待朝臣。刘恒当皇帝,一句话,以礼对礼,朝臣效命。
身在太原的刘恒,得到刘兴居起兵造反的奏报,说他欲取荥阳。刘恒拔出利剑,匈奴跑了,剑还没还入鞘,刘兴居既然造反,剑刃必然削向刘兴居。刘兴居因封赏少恨刘恒,刘恒更因他三兄弟欲夺皇位而恨他三兄弟。三个死了两个,刘恒就做回好人,送刘兴居一程。
刘恒命灌婴领兵回长安,守卫皇宫;另派一支军驻守荥阳,阻遏叛军前进;最后遣柴武领军十万,直取刘兴居。刘恒只想杀匈奴,不想杀刘兴居,因为杀匈奴能立功扬名,杀刘兴居不免留下骂名。刘恒回到长安,当即布告天下:
刘兴居背德叛上,罪不容诛。济北国百姓,不论是谁,诛杀叛军有赏;曾随刘兴居起兵造反的,只要迷途知返,照赦不误。倘若怙恶不悛,大军到后,攻破城池,玉石俱焚。
布告一下,叛军当即瓦解,刘兴居自杀身亡。这是刘恒的心理战术。
刘兴居错了,他不知道刘恒统治下的天下与吕氏家族时期的天下不同。吕氏家族弄得天怒人怨,人人反对;刘恒广施德政,朝野称颂,无人有二心,怀异志。刘兴居造反,不是因为刘恒对他太薄,而是因为他仍然活在吕氏时代。同时,他本人也完全不够格。
wa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