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无川湘不成军(1 / 2)

加入书签

……

县城。

“妈妈!我想去给苏老师拜年!”

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女同志一愣,揉了揉有些红肿的眼睛,没从悲伤的情绪中反应过来。

苏老师?哪个苏老师?

他们家里的条件在县城里算是上层了,双职工家庭,家庭美满,能过得下去,也没有什么不如意的。

家里孩子算是中规中矩,不优秀也不拉跨,性格甚至还偏内向,上了那么多年学也从来没有说过去拜访过老师。

所以她听到这个还是很惊讶的。

“哪个苏老师?”那女同志放下手里的报纸,好奇问道。

“教我们美术的那个!苏老师可漂亮了……”

女孩有些胆怯,在妈妈的目光下,不自禁地低下头,小声而又倔强说道。

她有些不敢和妈妈说,但她和同学约好了,她还是想去的……

那女同志眉头一皱,他们距离军区比较远,但家里也有条件给孩子选个更不错的学校,所以就把她送到军区了,每天上学的路上她都有些担心。

所幸同伴也有几个,这么多年也没出过什么差错,就让孩子去了。

相比于县里的学校,军区的小学还是更胜一筹的,有种军人风格,学生们也更优秀,他们这种家庭还是偏爱这种学校的。

现在也已经上了三年学了,以前没见她说过要求给老师拜年的,怎么今年就说了?一个教美术的老师,能有什么好的?是不是给孩子说了什么?

这女同志不无恶意的揣测道。

这事儿实在有些不寻常,就是为了给老师拜年,就在大雪天走上四五个小时的路?求学心可以理解,但只是为了拜年就不必了吧!

这女同志正想拒绝,眼睛一扫就看到了这份来自军区的报纸。

“是不是办了先锋报的苏老师?”

女同志突然想到这个事儿,当时还听闺女说了一嘴,不过没太注意。

这个报纸她还是第一次看,前两个试刊倒是听丈夫说过,还得了一份收入,不过她也没太在意。

作为一个医生,实在是太忙了,没有时间看。

现在一有时间,休假了,就去买了一份,正好是新春特刊。

这内容……

那女同志叹了口气,说道:

“那是需要去拜年的,正巧我也没什么事儿,我去送你吧!”

她男人,也就是孩子爸爸,还在这报纸上得了一份稿费了。

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就算他们是双职工,但养两个孩子,还奉养几位老人,面对生活也有些力有不逮啊。

那份稿费说多不多,毕竟也就一篇文章的事儿,但是影响不小,给她男人在单位里得了一个好名声,往上走就容易一些。

而且就前两天,报社的人还让人送过来一点过年福利,希望让他再接再厉,继续写出好文章,以后和他们报社多多合作……反正就是这样的话。

福利也就是两斤羊肉,在这牛羊肉较为泛滥的地区,不算很多。

但这给的面子可就大了!街坊邻里谁不竖一个大拇指!

所以对于他们报社,她还是很有好感的。

当然,在这天之前,只是一点好感。

今天之后,她就是这份报纸的死忠了!

至于原因,还要说到他们的新春特辑……

当时打开这份报纸,第一个版面就有些镇住她了。

《无川湘不成军--勿忘川湘精神》

她懂这句话,可她还有些疑惑,军区的报纸怎么如此的夸大,不应该更稳重,更严谨,更斟酌用词吗!之后的反响会不会影响那些川湘战士……

但当她读完这篇文章,便已经懂得,真的没有夸大!

她祖辈是川省人,她知道一些,但是知道的不多,甚至更确切来说,她一直在下意识避免这些血淋淋的内容,甚至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还想着把这边文章略过。

可她最终还是打开了这份带着荣誉的伤疤……

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这句高度赞扬的话吧!

她实在想看看他们的成就,看看她之前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她更要看看,这份攥写报纸的人有没有写什么不妥当的东西,若是有,她一定会去军区抗议!

可打开报纸之后,她泪目了,心像揪着一样疼。

报纸上说,根据数据显示,平均五位抗战军人中有一位来自川省。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线输送军人,人数位居全国之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