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去或是留?(1 / 1)
“选址还没有最终确定,”黄省长停顿了一下,才如此回答。
“但是不用担心,这个项目将是明年省重点项目中的第一位,肯定会优先选择综合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在这里我可以代表省里负责任地表示,不管是政策还是金融支持,省里都会给予重点倾斜。”黄省长大概是担心之前的回答引起误解,耐心解释道,
“另外,企业设备搬迁产生的相关费用,也可以申请专项资金进行补贴。”
条件不可谓不优厚。
实际上,作为省内仅有的一个名额,制造业创新中心究竟落地何处,才是省里争议和分歧最大的问题。
有资格参与博弈的成员,大多有着各自的偏好,能走到这个高度,下面各地少不了支持自己的基本盘,这种天生带着闪光属性,最容易出政绩的黄金项目,你都不为自家小弟争取,以后谁还跟着你混?
不要觉得奇怪,伟人不都说了嘛: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一个政党内部没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才是可怕的事情。
另外,也别把官员追求政绩当成贬义词,只要合理合法,总比尸位素餐不作为强。而这种重点项目,就是最合理合法,最容易出政绩的机会。
黄省长不惜口舌,又描述了一番国家和省里对建设这个创新中心的重视,并再次发出了希望飞船项目加入的邀请。
这段时间,省领导的班子会议为这个项目的具体执行已经拉锯了好几个了来回,各种落地政策、配套资金等细节都已明朗化,但是唯独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缺少有足够影响力的项目入驻,二是项目具体落户哪里依然未定。
相对于其他班子成员来说,书记和省长大概是地域偏向最弱的两个,两人都是中央空降不久的干部,和各地市的关系不算紧密。对他们来说,落户哪里并不重要,只要在省内,出了成绩都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功劳。关键在于,能不能出成绩?或者说,能不能出好的成绩?
从这个角度出发,他更希望的是将项目留在省城,原因无他,条件最好。只不过,现在还不到表态的时候。
于是,在仔细了解了无限未来公司的发展历程后,黄省长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份拉拢的工作。想来应该很简单,如此优厚的待遇,谁能不动心。再说了,对方不是要扩建生产车间么,正好到新地方开工建造呀。
但是此刻,黄省长看着陈文浩一脸平静的表情,发现事情似乎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发展。
陈文浩没有马上答话,而是斟酌了一会,眼神往义东官员那扫了一圈,几个人的脸色铁青得更厉害了。
此刻,在一边作陪的义东书记与市长,内心犹如被一万只神兽践踏而过的感受,前面省长在说选址没有确定时,还没有体现过多倾向,但是后面说到“优先选择综合条件比较好的”,言外之意就很明确了:省里压根就没考虑过义东。义东无论是工业规模还是经济总量上,一直在省内排名倒数。
实际上,若不是现在属于走访企业的对外公开活动,义东的书记和市长铁定是要跳起来拍桌子的。眼瞅着走了大运,空降来一个宝贝疙瘩,这才刚开始,省里就想来截胡了?
义东的新开发区计划怎么办?义东的经济赶超怎么办?义东的领导班子的政绩怎么办?若此刻是内部场合,就算面对的是省2号人物,也是要全力怼回去的,不回头的那种。
义东的万书记和宋市长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心里不断默念着“每逢大事有静气”的同时,也在等待着陈文浩的回答。如果企业家自己就特别心动,打定主意要进入那个制造业创新中心项目,地方政府就丧失了最大的主动权。
至于用各种软硬手段,强迫企业放弃的想法,义东的万书记和宋市长刚起个念头,就自我掐灭了。真要那么做,暂且不论省里必然会有的干涉,以及这家公司似乎和军方关系特别紧密的情况,就以这家公司的受关注度来看,稍有不慎就是一场舆论风波。别的地方招商都恨不得千金市骨,你这里还敢杀鸡儆猴?是不是嫌自己离退休太远了?
“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项目代表着国家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入驻企业的配套政策也非常给力,我们企业对此当然非常欢迎。”
陈文浩这句话刚说完,义东的几名官员心里都是“咯噔”一下,脸都耷拉了下来,看来是没戏了。也难怪,这么优惠的政策,远远不是一个地方政府能给予的,做企业的说到底要追求利润,有好处自然要跟着走。
“不过有个情况还要向领导汇报一下:我们现有的智能车间,都是按照通用和共享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的。简单来说,根据需要,不同的智能车间可以随时转换或者联合生产的。举个实例,目前我们的无人机生产车间产能相对充裕,那么当其提前完成了当月的无人机产量后,也不用担心会闲置,只需要在智控中心发布指令,切换一下加工工艺程序,不需要更换任何设备,几分钟之后,就可以用于飞船部分配件的生产了,反过来也是一样。”
“目前我们的测算是,可以提升15的生产速度,并降低7左右的生产消耗和设备损耗。今后,而随着智能生产车间的不断扩容,这种生产模式的优势也将随之扩大。”
随着陈文浩的进一步解说,义东官员原本低垂的视线开始灼热地向陈文浩这边投射,而原本一脸微笑的黄省长,神情却凝重了几分。
“所以,如果制造业创新中心设在其他地区,考虑到采购建设周期,以及团队的管理精力,短期内恐怕很难扩大智能车间的规模,则会丢失这部分优势,所以公司要先进行成本评估,才能做出决定。”
这些话并非完全属于托词,陈文浩对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个项目还是比较看好的,但是他对脚下这块义东园区的建设早有规划,接下来还要继续爆黑科技呢,都要依靠智能车间的生产力,这就需要规模化。
还有一层不能说的原因就是,经过外星科技的优化改造,现有的智能车间在技术应用、生产效率上都要远超目前世界的主流水准,像智控这块的大多数工作,基本都是小卡在监管,不用他操什么心。
目前的三个超大型智能车间,仅配备了二十人左右的维护团队,负责设备的基础保养工作,放在其他工厂,这样的服务人员规模至少也要上百人。这种先进性,依靠参观路线的走马观花是很难切实感受到的,但是如果是懂行的有心人,还是能从原料消耗、成品时间等环节发现端倪。
现阶段,还不适合曝光外星文明的存在,所以,智能车间有一套严密的保密制度,而且随着智能车间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独有的共享化作业,外来者再想发现什么的难度会越来越高。
但是如果现在将飞船生产车间拿出来,迁移到其他地区,暴露异常的可能性就会大了不少。
更别说还必须另外组建管理团队和维护团队的麻烦。即使人力资源团队已经在连轴转地四处招纳英才了,但是缺人,尤其缺合适的管理者,依然是公司眼前的一大问题。
很少有公司像他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规模和领域扩展到这么大的程度。外星科技的加成,就是如此给力。不过黑科技可以爆,合适的人才却没法爆兵。
黄省长的神情在最初的几分凝重后,已经平静如水。以他的身份,话说到这份上了,自然不会再紧追不舍,刨根问底。
现场的气氛有些怪异,黄省长没有拿到预想中的肯定答复,而是吃了一招委婉的拖招,嘴上不说,心里未免有点不大愉悦。义东的几个官员却是惊喜地眼神交流,看来还有一定机会。
陈文浩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心中却是一动:如果要将飞船生产单独迁移走,就算政策再优惠,他恐怕都要忍痛拒绝。但是或许不用这样,就能找到一个两全的办法呢。
看来,有必要找义东的父母官好好聊一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