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拓跋(1 / 2)
中军当然不能一直待在中枢,不然战力必然会退化。
享受多高的待遇,就要承担多大的辛劳。
杨峥一向开明,中军的大门也是敞开的,觉得有性命之忧,不愿奋勇冲杀了,可以退役,田还是你的,但跟寻常百姓一样缴纳田赋。
这些思想滑了坡的人,留在军中也是祸害。
他们不愿意拼命,自然还有其他人。
这几年主动退役的人,除了实在到了年纪,还有不少厌倦厮杀,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
杨峥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也很理解。
主动退役的几年下来,不到一千人,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雍凉这块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战士。
他们退了,屯田司的奴隶,折冲府的府兵都眼巴巴的望着。
只要这条从下往上的道路敞开着,中军的战力就不会衰退。
杨峥亲自为庞青和刘珩送行。
刘珩却正在大骂身边的胡人士卒,“尔等谨记,咱们是去解救草原上的兄弟,不是去杀人放火的!咱们秦王是千古仁义之君!”
杨峥越听越感觉这这厮有意无意在埋汰自己。
不过士卒们倒是非常认同。
尤其是鲜卑和匈奴裔的士卒,虽然汉化了,但多多少少对鲜卑匈奴有一丝丝同情。
口号这么喊,他们心中最后的疑虑也就消散了。
此次出兵选择从居延北上,攻打燕然山,主要还是摸一摸草原情况,尽量不刺激拓跋力微。
秦国的大方略是休养生息,恢复关中生机,尽量避免大战。
所以杨峥采取小规模作战,逐步蚕食之策。
以战养战,才能最快速度的恢复生机。
杨峥能走到今日,其实也一直都是如此。
司马昭压榨中原百姓,杨峥反其道行之,掠夺外部。
封建时代,君主的气质决定了国家的气质、军队的气质。
漠北问题有了一个战略框架,按部就班执行。
南中、西域、漠北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剩下的就是南匈奴。
最近两年跳的最高的也是他们。
毫无疑问,南匈奴跟秦国是死敌。
刘渊成了五部都督之后,实力大涨,不仅借出兵攻秦整合了南匈奴,还跟河南地的匈奴杂胡们接上了线。
细作传出的消息,刘渊麾下至少有五万可战之兵,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当中。
当年王昶活着的时候,就对刘渊极为推崇,刘渊拜上党士人崔游为师,结交了不少河北士人。
刘渊担任五部督后,严明刑罚,严惩奸邪恶行,从严治军,无论汉、匈、鲜卑,皆一视同仁。
他不重财物,爱好施舍,与他人相交推诚相见,名声大震。
很多河北豪杰、失意士人不远千里争相投附。
这么一股势力壮大下去,迟早是个麻烦。
而刘渊的地盘在西河郡一带,横跨黄河两岸,北面是九原定襄,南面是河东,西面是河南地,东面是太原……
当前形势下,这个地区必然成为战略要地。
文鸯领兵尝试过攻打西河地区,但他一动,河东的唐彬也跟着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