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看门世家(2 / 2)

加入书签

可这一个月一千多收入的老子在长着翅膀的钢筋水泥面前,能有多大的本事呢?

说着,他蹭的站起来,把传达室锁上:“你帮我看着点,二十分钟,我把家里的都拿来,你先看看!”

二十分钟之后,他抱着厚实的一卷过来。

用牛皮纸细细的包着,很是用心。

常闲看着眼前这一堆,数数足足有二十七幅,不用细看,从灵觉感应都是真迹。

有书有画,可能和职业关系,几乎都是扇面,主要是团扇和折扇。

……

说起扇子,这又有的说头。

我们普通人吧,自然是逮着什么就是什么,实在没有,撩起衣衫也能扇呼两下子。

但有身份的人,可就不一样了。

有权的人,一块泥巴都要显示等级,有钱的人,喝口水都要体现身份。

扇子作为重要饰物,当然不能随便。

随什么东西都要有往祖坟上刨的精神,最初的扇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

现如今印第安土人,人就下身披着树叶,头上戴着羽毛。

我们的古人大抵也如此,尤其是华丽的羽毛,可代表着猎物和财富。

所以古代有身份的人,就用羽毛并列成扇子。

现在在戏剧舞台,人可以看到帝王的仪仗,后面是团团的用羽毛做的宝扇,其实那就是一种炫富。

汉朝的时候羽扇流行,当然最好的羽毛,肯定是在贵族手里。

诸葛亮羽扇纶巾,这个形象已经千古。

他手上拿的绝对不是一把普通的羽毛扇,至少是当时最好的羽毛,最洁白的羽毛,配着华贵的装饰。

男人用羽扇,女人呢?

用丝绸的团扇。

在汉朝的后宫,就流行像月亮一样的团扇。

班婕妤是这样写的:“皎洁如霜雪,团圆似明月”。

这扇子,既可以扇风,又可以做美人的道具。

遮住半边脸,产生了审美的效果。

但是这样的扇子,因为不好洗涤,往往只能够用一个夏天,第二年就等着再做新的吧。于是美丽的扇子就变成了怨妇或者文人的牢骚,扇子就是等待用完了被抛弃的。

折扇的出现比团扇晚,据说是朝.鲜传过来的。

但有人引经据典,说中国人哪里就没有折扇?咱们这么聪明还需要从朝.鲜传过来吗?至少在晋朝就有了叠扇。

也是,想一想原理,折叠折叠,这就和折扇差不离了。

但宋朝的苏东坡确实是说,朝.鲜喜欢做一种折扇,展开广尺,合上来两指许。

不管信不信吧,折扇的盛行是在明朝,由皇帝开始主导。

永乐皇帝他在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大的折扇,哧溜就把上面打开,还经常在上面吟诗作赋,分发给大臣。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于是乎江南四大才子,人人都是折扇的形象代言人。

wa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