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法与礼之争(1 / 2)

加入书签

“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李瞻似乎不再捣乱,起身率先定大调,道:

“以法来衡量百姓言行是非,约束并通过赏罚等强制方式来约束礼的成型。”

“即,天地尊亲师,长幼贵贱贫富,皆可以法来强制约束。”

“子不孝父,以法惩之,父不慈子,以法惩之,弟子不尊师,以法惩之,亲友长幼贵贱,皆可依法。”

李瞻说罢,拱手回到座位。

“下官闫怀!”

李瞻刚说罢,旁边的闫怀起身施礼道:

“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而行令乃行。故曰:“贵有以行令也。”

“下官孟盛!”

闫怀刚说完,李瞻旁边坐着的孟盛,起身施礼道: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若其无法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利、揣事者,上必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不当,则有重罪。是以愚者畏罪而不敢言,智者无以讼。此所以无辩之故也!”

“下官李成!”

“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水平而不流,无源则遬竭;云平而雨不甚,无委云,雨则遬已;政平而无威则不行,爱而无亲则流。”

太强了!

嬴城瞅着李瞻身边坐着的人一个又一个的起身论述。

言辞凿凿。

李瞻仅仅定大调,旁边的人就一个一个的上来论述。

证明以法来约束礼成。

这其中的,不仅仅是一部商君书。

李斯先儒后法,对杂家,墨家,工家等诸子百家的学问都有涉猎。

尤其是自大秦一统天下后,申不害‘术’死了,韩非‘法势术’死了,李斯这个‘法’便近乎和始皇帝一样,成为了经典的拿来主义者。

现在的秦法,也不再是商君法可比。

这也是为什么法家占据大秦半壁江山的原因。

法家也在与时俱进,不断的吸取胜利之后的战果。

但很明显。

早就按耐不住的淳于越,是坚决不同意李瞻的观点的。

“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阳者岁之主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淳于越起身施礼,全然不将李瞻众人放在眼里的笑道:

“礼主为法,法为礼而生,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凡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人知礼。如果人不知礼,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

“以礼仪来衡量法的制定标准,才能让百姓自觉的遵守礼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家友和睦,尊师重道。”

叔孙通也赤膊上阵,只有他们两个,全力以赴的说道: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论,非礼不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以礼来制定适合人来遵守的法,才能够让国家统一政令,才能让百姓自觉遵守政令。”

“以强法来约束礼,民不畏强,臣不服君,君臣离心,君民离心,天下之乱由此而始矣!”

说罢,淳于越和叔孙通两人拱手后退。

却大有等待李瞻反驳,继续战斗的意思。

同样很强。

听着继续争论的声音,嬴城心中唏嘘感叹!

这二人的儒学理论已经自成一家了。

就法礼本身而言,法脱胎于礼,夏商周横跨千年,拥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

周分封八百年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礼法的维系。

同样。

因为新旧地主和贵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法治治国的主张就因此而诞生。

礼法代表着旧贵族的利益,法治代表着新地主的利益。

如果结合漫长的发展,是可以管中窥豹的。

礼法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阶级法。

而礼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不用一百年,十一二年,便能迅速的形成阶级固化。

等到一百年的时候,阶级封锁就油然而生。

等到两百年的时候,阶级上升和下沉的矛盾就产生了。

而法家,就是两百年后矛盾开始的产物,逐渐强盛开始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

而礼法,则随着周王室所代表的旧贵族衰落,被湮灭在尘埃之中。

然而。

随着六国覆灭,天下一统。

历史的车轮便开始重复转动,大秦这个驾驭天下的帝国,也开始了周王室的命运。

且无法避免的。

法家,开始巩固和加强旧贵族的利益。

现在这个阶段,只是有了一个苗头。

即便是大秦延续。

百年之后的大秦,一定会是第二个周王朝。

然而。

真正让他去沉思的是,礼法从礼与法,再到法与礼,重新回归礼法。

礼法揉进去法家治国,是否不伦不类。

站在五千年的角度上,新礼法极大程度上加快了阶级之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