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沈算谋局(1 / 2)

加入书签

早在年初,沈毅刚从建康回到前线的时候,凌肃就跟沈毅提过这个方案,不过当时沈毅认为,让左路军这么贸然北上,有点不太稳妥。

        因此,他主张再看一看。

        在淮安军里,虽然战术战略都是大家商量着来,但是到了拍板的时候,只有沈毅能够一锤定音,因此左路军北上主攻这件事,就被拖慢了一个多月。

        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沈毅汇总了麾下各路大军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沧州城里那支征南军的动向,而在沈毅确定征南军大概率不会有所动作之后,他才离开束鹿,来到了河间,正式发起对北齐的总攻。

        按照淮安军的传统,沈毅拍板了大略方针之后,会与参与总攻的主体,也就是左路军的将领们,坐在一起,开始商量具体的战略战术。

        沈毅全场都在。

        这场军事会议,从沈毅到达河间府开始,一直到当天傍晚,才算告一段落,沈老爷有些疲惫的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然后站了起来,开口道:“好了,今天该商量的都已经商量的差不多了,诸位都各回自己的位置,整理军队。”

        “三日之后,咱们挥师北上。”

        说到这里,沈毅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还是那句话,咱们淮安军上战场,除了打胜仗之外,不需要考虑任何其他的事情,打仗之外的事情,都有我来负责,我来处理。”

        淮安军成军以来,这几年的战斗力与战斗热情一天好过一天,其中有一个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沈毅的存在。

        淮安军在战场上,不必考虑后勤补给问题,不必考虑情报问题,甚至不必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他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打仗,打胜仗!

        这样一来,军队的事情,被极度的简单化了,将官与将士们不用考虑任何事情,一心只考虑怎么打赢就行了。

        试想一下,如果薛威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以他的性格,要他去逢迎上官,要他去搞后勤补给,让他去负责情报搜集,甚至要让他去处理军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抚恤以及伤员救治。

        薛威是不太能够做的来的。

        也就是说,像薛威这种将士,他只有在淮安军中,才会是现在这个薛大将军,如果离了沈毅,他很难再有现在这种水平的发挥。

        这些左路军的将领们也是如此,他们早已经习惯了有一个靠谱而且完全值得信任的上司,闻言都纷纷低头抱拳,躬身低头:“末将遵命!”

        说罢,这些人众口一词,又对着沈毅低头道:“沈公早些歇息,末将等告退了。”

        沈老爷闻言,哑然一笑,挥手道:“都回去罢,苏将军留一下。”

        众将领这才鱼贯离开,等众人都走了之后,沈毅伸手给苏定倒茶,苏大将军两只手接过,放在桌子上。

        沈毅一边给自己倒茶,一边开口说道:“薛威那里来信说,他们的压力已经小了很多,用不了多久,他那里就能腾出手来,不说支援燕都战场,至少能够牵制住北齐的宣府三卫。”

        沈毅顿了顿,又说到:“周怀所部,我已经让他们绕过沧州北上,现在在沧州的北边。”

        他看着苏定,继续说道:“周怀的这一万多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到时候就会接手左路军留下来的河间府,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拦在征南军与左路军之间,一旦周家父子发疯,也能有个缓冲,不至于被他们摸到屁股后面。”

        苏定想了想,开口道:“沈公,周怀等人到了北边,那如果征南军南下,岂不是可以直接进入山东,甚至长驱直入…”

        沈毅沉默了一会儿,低头喝茶:“兵力不够用了,不可能十全十美,假如周家父子真的敢丧心病狂的南下…”

        沈侯爷眯着眼睛,杀气毕露:“拼着迟几年一统,我也要把他们父子挫骨扬灰!”

        苏定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沈毅:“沈公您上回说,只要能帮周元朗把家里人接出来,征南军就会投降,末将那时候还以为,要等到这个事情有个结果之后,沈公才会有大动作,没想到这件事还没有消息,沈公就已经动起来了。”

        “救他家里人的事情,内卫正在办,但是燕都不乱,这件事便没有着落,我们现在提前动,对这件事也有助益。”

        “不过,我们淮安军北伐,至始至终,也没有把成算,全放在周家那爷俩身上。”

        “我之所以现在就急着动手,主要是因为…”

        沈毅低头喝茶,神色平静。

        “马上就是四月了。”

        沈侯爷掰着手指算了算,继续说道:“再有半年,陛下就会到山东封禅,在这之前,我们的仗必须要打起来,而且尽量要打的漂亮。”

        “本来,这件事越往后拖越稳妥,毕竟北齐现在,每时每刻都在损伤国力,但是…”

        沈老爷低头喝茶,长叹了一口气:“但是,咱们大陈的国力,也不是无穷无尽,户部国库已经支撑不住了,今年本来要给百姓加捐,在陛下的坚持之下,改派大臣到江南几个富庶的地方募捐去了。”

        “指望借着这个,撑过今年。”

        “所以咱们这里,也得急一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