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生活矛盾(1 / 2)

加入书签

说来奇妙,不管一个人原先在校园的时候有多么单纯,社会和家庭都将会帮他(她)渐渐变得成熟起来。有天晚上,陈翔躺在床头翻闲书,王燕突然开了窍似地问道:”你们家秋收雇人怎么还花那么多钱啊?“

陈翔说:”那可不?家里地多。她爷爷奶奶辛苦,除了种自己地,还得替二哥家种。“

”你二嫂自己不种地吗?“王燕好奇地问道。

”她连遥遥都不问,一年到头不回家,怎么种?“陈翔皱眉叹口气说道:”他爷爷奶奶真够辛苦的。“

”那么多粮食收上来后不卖吗?“王燕问道。

”当然卖啊,谁吃得了那么多?“陈翔觉得王燕问这话有点傻。

”那卖的钱,不能买种子吗?“怎么每次都问你要钱买豆种,又要秋收雇工费呢。

陈翔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他认为家里老人也要吃喝,还要花钱供遥遥上学,便皱眉说道:”遥遥上学不得花钱啊。“

王燕更好奇了,问道:“不是每次学费都是我给寄回家的吗?买书了,也都让咱寄钱。”

陈翔无言以对,他压根没细想这些。是的,他是从那个家里出来的,他知道家里确实很穷很穷,因此,他自己满心都只是对父母的深深同情和体贴,恨不得赚个金山,一下子让自己爹娘住新房,享享福。哪有心思去琢磨其它。

“除了我们,陈凤每次来我们这里,也都说她给你爸妈寄钱了。他们在老家农村,要这么多钱干什么用啊。”王燕刨根问底。

“他爷爷奶奶身体不好。”陈翔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

”是的,他们经常在电话里说头疼腰疼的,要看病花钱,这可能倒是真的,但每次他们说要住院挂水啥的,也都寄钱了呀。“王燕还是费解。

陈翔觉得王燕的话有些刺耳,怪责道:”瞧你话说的,他们没病还能诅咒自己有病不成?“

王燕说:”他们三天两头说有病,打电话就没听说过其他,打电话不是说有病就是说这儿那儿要花钱,你不觉得奇怪吗?“

“你没听她爷爷说,每次去看二哥,还得给钱吗?”陈翔说道,他说的二哥是那年因醉酒误伤人,被抓的二哥。正因为二哥被监,遥遥妈妈才走了,遥遥只得跟她爷爷奶奶过。所以家里提到陈翔父母,通常以遥遥的身份为背景,称呼“她爷爷”或“她奶奶”。

“在监狱干嘛还花钱啊?”王燕不解,眉心不自然地锁紧。

“谁知道呢。她爷爷说,二哥喜抽烟,每次得给他寄钱抽烟。”陈翔说道。

王燕发现,原来他们薄弱的肩膀,担负的是这么一大家子。

“你爸妈不是说跟咱们分家了么?怎么每次问你要钱,就不算分家呢。”原来,陈翔刚带王燕进家门那天,陈凤便对他们说道:“爸妈跟你们分家了,以后各过各的啊。你们结婚得自己拿钱了。”陈翔当时就说道:“好,我们也没打算让家里拿钱。”

王燕现在算是明白过来了,当时陈翔爹妈是想着陈翔婚后有了媳妇,不可能像单身时候那样,给他们寄钱。他们也知道陈翔上班的工资也都帮他们还债了,他们这是怕陈翔没钱结婚问他们要钱,所以让陈凤说“分家”。

陈翔父母和他妹妹当着王燕面聊天的时候,老说王燕“你呀,就是憨,上学上的什么都不懂。”憨的真的是王燕,她自从答应拿喜钱替陈翔父母还他妹妹“债”的时候,人家便吃准,“她读书读傻了,啥都不懂。”

而其实呢?陈翔明白,那王燕并非真的什么都不懂,她只是不了解他这个家庭,善良罢了。

“你知道吗?我最喜欢的人是我外公。“王燕忽然悠悠说道。

“嗯?”

王燕的眼神有点飘忽,像是回到从前,只听她慢慢说道:“我外公六十多岁活着的时候,干各种家务活,从不抱怨什么,每次有些好吃的,还都省着,等着我周末回家吃,我那时读高中住校,每周只能回家一次。”

见陈翔在认真听,王燕继续说道:“我外公临终前坚持让我妈把他身下的海绵垫子拿走。外公得的是肛门癌,人瘦的皮包骨头,我妈怕他睡着不舒服,给他买了海绵垫子。我外公怕自己死后,家人嫌弃他,把海绵垫子扔了,就让我妈在他没断气前把海绵垫拿走,这样,海绵垫就不会被浪费。”王燕的眼角有点湿润,她说道:“我受我外公影响很大,所以,在我感觉里,老人都是善良的。”

陈翔不再说什么,伸手搭在王燕高高隆起的肚子上,轻轻抚摸一下,他忽然明白王燕为什么对自己父母“有求必应了。”

“你知道吗?我爸妈其实也受了一辈子罪。”陈翔说道,“年轻的时候,嫂子们不懂事,她奶奶没少受罪。”

“那你爸妈受过罪,应该知道体贴人啊。他们不知道你每月工资才两千多,我也不上班,你帮他们还债,三天两头还要给他们寄钱,根本就没撇到钱吗?”王燕仍不住抱怨道。

“哎,在他们看来,咱两人从齿缝里省点就够他们两老的过一年的。这是她奶奶过年时候说的。他们不晓得咱状况。”王燕惊讶,她不晓得,那两个老人家怎么有这么个想法。要知道自己省吃俭用,怀孩子连个肉都不舍得买,就为了省点钱,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寄上点。如果真有那么多钱,还要自己摆摊卖菜吗?如果真有那么多钱,还不在北京买房?

“你以后要跟你父母说实话,要不,咱连孩子都养不起。”王燕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