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2 / 2)

加入书签

        好吧,想着一趟出使就要耗费数月时间,一路上也是艰难困苦,魏广德也就不想管了。

        铁盐茶等商品这些都是朝廷限制交易的东西,国内少量交易没问题,可要出国那就必须经过很多审批,可不是随随便便能运出去的,一路上有无数关卡审核公文。

        <div  class="contentadv">        不过利用使团走私的话,就要方便许多。

        “那我们去朝鲜册封的官员,就是行人司那边的人,回来是不是也会带点土特产?”

        魏广德想到既然外国人来大明要夹带私货,那国内使团出去会不会也夹带点东西回来,于是开口问道。

        “那是当然,朝鲜那地方穷归穷,可狐皮、土豹皮、貂鼠皮这些皮毛是真的不错,出去册封的官员也是大箱小箱往回带。”

        “那些东西,辽东不也有.”

        很快桌上的话题就转到辽东和其他地方的土特产上,他们这些勋贵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大多是祖辈以前镇守过的城池,在那里留下来的人脉关系。

        后来家族子弟出去历练和镀金,也往往选择这些地方,自然两边的联系一直保持着,甚至还很频繁。

        地方上每年都会送来孝敬,而他们则在京城给人保驾护航,大明朝贪腐成风,其实就是这么形成的。

        地方上的官员根本不怕事儿,什么银子都敢贪,反正京城有人,真出了事儿自有人会出手摆平。

        不过魏广德这会儿考虑的才不是朝鲜那边有什么好商品值得进口,而是辽东商会似乎也和朝鲜那边有交易,从那边偷运东西回来。

        得了,貌似自己就成了大明朝目前来说最大走私团伙的保护伞。

        以前的走私商人,那肯定得数江南那边。

        不过随着月港的启用,这些走私商人大多已经成功洗白,还是出自他的手。

        可和自己有关联的一些生意,貌似还没有拿到官方的经营许可。

        魏广德心里暗中做了个决定,回头详细问问月港的情况,再考虑是在天津或者辽东某地再搞一个月港。

        隆庆二年,月港向内廷输送了三万两银子,另外福建官府也分到一些,具体怎么瓜分的魏广德当时为了避嫌,并没有过多关注,而是由户部尚书马森和福建巡抚涂泽民商定。

        又说了会儿,终于朱希忠还是开口说到京营的事儿。

        “善贷,听说你想陛下上奏,想停罢太监校阅京营,而改由陛下亲自校阅,怎么大的事儿前几日宴席上怎么没听你说起。”

        朱希忠的话,算是成功的挑起了今晚的重头戏,他们来魏广德这里还不就是奔着这事儿来的。

        要是皇帝真的没三年去一趟京营,那现在练出来的各营就必须保留下来,否则没法给皇帝看。

        可要是这样,他们虽然依旧从这些军士手里克扣银子,可长期训练的和不训练的兵,拿的军饷当然不能一样,这就是从他们手里抢钱。

        至于校阅的太监,送点银子就打发了,往往只是在校阅前几天临时操练一下就行。

        那帮太监也不会较真,更不会为难他们这些勋贵。

        “国公爷,京营这事儿,非是我要做什么,而是陛下对京营当下战力衰弱非常不满,特别是石城事发后。

        当时陛下把我叫到宫里说起此事,是打算把京营从上到下彻底动一遍,把京营的将官全部派去边镇历练,调边军能征善战将领回来”

        魏广德把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了起来,顺便也说了当初陛下还在裕袛之时,对于京营士卒的懒散其实也是有所耳闻,只不过当时是没办法解决。

        可是陛下登基以后,自然要做点什么,改变当下的情况,特别是京营的战力是必须提高起来的。

        “陛下说了,庚戌之变时他尚小,可也见到当时京城里人心惶惶的样子,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我一听陛下要把人都外调,再从边镇选将进京,这哪行?

        我虽然没接触过京营,也知道里面的将官和诸位沾亲带故,就当下各边的情况,这去历练还不就是九死一生。

        不过陛下又急于看到京营的改变,所以才想出让陛下大阅京营的法子,练出一支精锐给陛下看看,让他知道现在的京营和当初可不一样了。”

        “那也不用陛下三年一次大阅啊。”

        朱希忠皱眉说道。

        魏广德提及石城之事,朱希忠自然也有印象,他也被隆庆皇帝叫出说起过,不过没有拿出一个主意来,不过当时确实感受到皇帝对京营不满的情绪。

        “京营若是不做出一些改变,不能让陛下满意,谁也不知道下一步陛下会怎么做。”

        魏广德看着成国公说道:“其实当初在裕袛时,陛下就对军士被克扣军饷一事深恶痛绝,应对京城权贵驱使京营军卒做私事不满。

        若是不让陛下定期校阅京营,知道京营正在按他所想改变,后果疏为难料。”

        魏广德说出克扣军饷和私役兵卒的时候,所有人都是脸色微变。

        “嘉靖十五年时,都御史王廷相提督团营时所奏京营三弊,陛下裕袛时就经常拿出来看。”

        魏广德又说道。

        魏广德所说陈年往事,不知道的人还是四顾,可知道的人都是脸色大变。

        其实明朝京营的问题,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人上奏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王廷在奏疏中所言三弊:一、军士多杂派,工作终岁,不得入操。虽名团营听征,实与田夫无异。

        二、军士替代,吏胥需索审贿,贫军不能办,老羸苟且应役,而精壮子弟不得收练。

        三、富军惮营操征调,率贿将弁置老家数中,贫者虽老疲,亦常操练。

        魏广德看场中入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文璧等人都是一脸懵逼,干脆就把王廷当时力陈三弊说了一遍。

        “此三弊,再有陛下知道的克扣军饷,京营到了该整顿的时候了。”

        魏广德最后说道。

        “京营的问题我们其实也知道,可是真要整顿,我担心下面会乱啊。”

        张溶皱眉说道,朱希忠闻言也是点头。

        他们已经到了顶峰,所想就是天下太平,爵位传承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