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今夕是何年(1 / 2)

加入书签

李师师领着白言和燕青出了门帘,前面是一段碎石小径,不远处有一个八角凉亭。

白言抽空在意识深处里呼唤魔主刻印,呼唤了好几次,终于有了一些回应。

白言问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这里的人物性格分明,不像是npc,究竟咋回事。

魔主刻印似乎有些虚弱,想了想就告诉白言,现在这里像是某种时间线的秘境副本,但是时间线的秘境,基本是复刻了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场景,所以,像李师师和燕青,并不是npc,严格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平行的小世界。

白言还想再仔细问问为啥现在自己技能全无,装备也没了,究竟咋回事儿。但魔主刻印说为了保护白言穿越时间秘境,能量消耗巨大,需要沉眠恢复,说完就不再搭理白言。

不多远,到了凉亭,李师师整治了一桌酒菜,就在小院子里的凉亭中摆开,此处是樊楼的后院,樊楼很大,相当于此时汴京最高级的会所。李师师虽然现在已经徐娘半老,但毕竟也是曾经的风云人物,樊楼里的这幢独立后院,算是早些年制备下的资产。

此时已经深秋,刚白言问了下日子,知晓昨天刚刚过完中秋,此刻星稀月明,院子虽小,但却精致,凉亭外点缀了些许花石和假山,几株秋菊也增添了几分颜色。

落座后,大家几圈酒菜下肚之后,更热络起来。李师师原本京城名妓,交际能力自不在话下,而燕青也是八面玲珑的人物,两人原本有些刻意奉承,但白言其实也是性情中人,对梁山好汉也多是仰慕,这双方越聊越是投缘。

“白言兄弟,去岁,金人完颜宗翰大军,围攻太原,王禀大人坚守城池二百余天,城中弹尽粮绝,百姓易子而食,城破那天,王禀大人背负太原祠庙中的太宗御容突围出城,金兵全力追赶,身中数十枪的王禀投汾河自尽。城破之后,太原三十余名当地官吏壮烈殉国,金兵屠城报复,在饥饿中幸存的太原百姓几乎被屠杀一空。”燕青满怀壮烈,说着便有些恨恨的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

“若我大宋官员,都如那王禀大人一般,我梁山好汉又何至于占山为王,替天行道。”燕青又独自斟满酒杯,然后站起身来举杯向天,挥洒入地,敬那些太原的忠臣良将。

白言其实对这段历史只知道一个大概,此刻也不禁动容,斟满一杯酒,同敬那些忠臣义士。

李师师给白言和燕青满上,便款款道:“若是燕青哥哥的梁山兄弟们还在,这金人也未必能如此猖狂。”

燕青缺有些索然的摇摇头道:“便是诸位哥哥们都在,这金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比那方腊难对付多了,更别说如今的官兵,若非汴京城高河深,也挡不住金人的铁蹄。”

“燕青哥哥说的极是,大宋以文御武,是容不下战力强大的军队的,若是天下太平,自然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但我华夏,自汉唐以来,匈奴,契丹,游牧民族一旦强大起来,若无武力自保,那是要亡国灭种的。所以,拯救这天下的,根基在于国策,否则也只是昙花一现,终究是要亡国的。”白言猛饮一杯酒,语出惊人道。

“白言兄弟,这话妙得很,直说出了我辈胸中浊气。”燕青大赞,浮一大白。

但李师师却一边斟酒一边疑道:“汉唐时,武力虽强,但藩镇割据。我大宋虽弱,但也有百年盛世,若论富足,我大宋可不输汉唐。”

李师师见识不浅,估计也是当年和赵佶那个皇帝在一起的缘故,否则也不会有这番见识,的确,大宋军事力量虽弱,但经济总量远超汉唐。

白言虽然不是历史系的学生,但好歹也受过了高等教育,上大学时,一些常规的理论还是知晓的,便道:“关键还是军队的信仰。当军队不再是私人的武力工具,而是有信仰的国家机器后,自当高枕无忧。”

随后,白言把现代军事教育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知识做了一些科普,说了有小半个时辰,李师师和燕青听得满眼都是小星星。当然基于目前的环境下,要实现这套军事教育的理论还是有些困难,全民教育实际上就行不通,目前就没几个贼配军能识字的。

但至少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燕青虽然有些听了不是很明白,但还是觉得很厉害,李师师见识可不浅,向白言敬酒施礼道:“听闻叔叔这番高论,真要羞煞高堂上的宰相们了,若叔叔为相,当可保天下太平。”

白言可不这么自信,都兵临城下了,摇了摇头叹息一声道:“太迟了,迁都南下才是正途。金人野蛮,我们现在的军队,挡不住的。”

“我大宋,有八十万禁军。”李师师还想挣扎一下。

不用白言解释,那燕青却抢先答道:“不行,禁军烂透了,躲在城墙上还行,出城浪战,连我梁山之众都挡不住,更别说金军锋锐了。金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可不是浪得虚名。”

“叔叔,这太原失守,我大宋三十万百姓或沦为刀下之魂,或于金人为奴,若能救天下于水火,还望叔叔可怜天下苍生。”李师师看来是对白言谪仙的身份深信不疑了,虽然看起来自己这位仙人小叔子没啥法力,但见识不凡,或许还有回天之力。

白言心想,自己真要救这天下,估计得发动兵变才行,那这话说出来,估计得伤了师师姐姐的心。同时白言也有自知之明,让自己从零开始,拉队伍,抗金入侵,救民水火什么的,一没这个能力,二没这个动力,毕竟自己只是个过客。

但好歹燕青和李师师待自己如亲人一般,白言坦诚说这天下大势已非人力能够挽回,劝说两人找准时机,渡河过江,可保一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