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婚礼(1 / 2)

加入书签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既是对青少年时代的告别,又是对新生活的开始。新婚夫妇将由此建立家庭,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挑起生活的重担。

正因为结婚有着这样的含义,地球上的很多族群在结婚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以此表示对未来生活的祝愿和祈求。这种隆重的仪式,就被称之为婚礼。

在这个人世,各个族群的婚礼又有着各自的不同。在同一个族群中,位于不同地区的人们举行的婚礼也各有不同。在同一族群同一地区的人们,因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婚礼也呈现出了不同。

其实,婚礼一直在发展着,变化着。甚至从婚礼的演化中,可以隐约地看出人类婚姻的演变,人类家庭的发展和人类前进的脚步。

单从婚礼的仪式上,就可以看到古老的习俗,挖掘出它的深刻的含义来。

人类什么时侯开始有婚礼?这很难从文字上找到记载。不过,可以从考古学和人类学中找到某种启示。

在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些墓葬中,开始出现了男女同穴。从死而同穴,就可以推想到死者生而同室。从婚姻的相对固定,就可以推测这时的原始人开始有了家庭,也可能有了原始的婚礼。

在早期的母系社会的古人类遗址中,男女是分葬的,可以设想,母系社会中只有氏族,没有家庭,因此也必然没有婚礼。

婚礼,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婚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当今世上,依然存在着不知婚礼为何物的民族。在他们那儿,从来没有人举行过婚礼。两个人的结合,只要男女双方同意就行。结合很容易,分手也方便,因此婚礼就没有什么意义。

由此可见,只有当婚姻摆脱了群婚、对偶婚等不稳定的阶段,趋向于相对稳定时,才会产生婚礼。婚礼的产生与家庭的产生是紧密相连的。

由于宁肖对婚礼的不太热衷,让程子扬感到颇为恼火。宋戴就想办法找到了一位专门从事华夏婚礼研究的老学者。让他专门给宁肖讲授了一天的有关婚礼在人类历史上的演变,以及婚礼举行的必要性。

这位老学者是一位治学非常严谨的人。所以,他还真的把宁肖给扣在办公室里,给她讲了一大堆有关婚礼的变革,直至宁肖认为婚礼不是可有可无的,是非举办不可的为止。

于是,宁肖就向老学者提出许多问题来。不曾想,老学者竟然回答得有理有据。

例如,最原始的婚礼是怎样的?显然,这已经很难查考了。但肯定是非常简单的。据老学者说,他曾在某个很原始的海岛上,看到那里的人们举行婚礼时主要的仪式就是燃烧火炬,另一个仪式是新郎要伏在新娘的膝盖上。

这种婚礼看起来很简单,但又很具有意义。第一,火是原始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第一件战利品。学会用火的喜悦,长久地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火曾经照耀过原始人的生活之路,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光明,人们也希望火能继续照耀他们婚后的生活道路,驱走黑暗和妖魔,给他们带来希望。

第二,婚礼的产生是父系社会代替母系社会的结果,但是初期的婚礼还摆脱不了母系社会的烙印,对女性的崇拜还深深地印刻在每个男子的脑中。新郎伏在新娘的膝上,这不只是表示他对妻子的体贴与温柔,更是表达了他对女性的崇敬。

不过,这位老学者又将话头一转,由结婚直接转变为离婚。

因为婚礼是结合的开始,一个新的家庭由此诞生。但是,原始的婚礼却是离异的开始。他说在太阳阿三那儿的某个族群,女孩子一经成年就要与男人举行婚礼。不过,这种婚礼过后,成婚的男子并不能成为丈夫,女子也并不能成为妻子。婚礼的举行,实际上是自由生活的开始。婚礼一过,夫妻关系马上就结束。

这种名义上的婚礼,双方并不保持夫妻关系。但是,当丈夫寿终时,如果“妻子”还活着,她要为“丈夫”举哀,她的子女也要为这个名义上的“爸爸”举行追悼仪式。而真正与男子有过夫妻关系的妻子,却并不参与追悼活动。真正的亲生子女,也不会过问父亲的葬礼。

这种婚礼是很奇怪。但却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婚礼。它标志着一夫一妻制家庭还只是刚刚开始,旧的对偶家庭渐渐让位于一夫一妻制家庭了。婚姻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方向发展。

但是,婚姻的发展象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是螺旋形的,波浪式的,有前进,也有局部的倒退。这种太阳阿三族群的原始婚礼,表明了自由的对偶婚还相当强大。它还没有被一夫一妻制家庭所代替。人们还习惯于过自由泛滥的私生活。婚后的离异就反映着两种婚姻制度的斗争。

事实上,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取代自由的对偶婚制,是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的。在华夏某原始民族那里也有这样的婚礼。很多女子行过婚礼后,依旧回娘家过自由的望门居生活。

随着老学者讲得越来越深入,宁肖也渐渐听入了迷。

现代的婚礼大多充满着和谐的气氛。但是,在一些原始族群的婚礼上,却充满着紧张的气氛。男方与女方之间充满着各种象征性的斗争。在某小国,举行婚礼时,新娘的亲属们就会把石头向迎亲者掷去。她们是在反对这场婚姻吗?不是。

在太阳阿三某个地方的人们举行婚礼时,一队新娘的亲友,会把迎亲者的队伍阻拦在半路,两队人马佯作大战一场。迎亲者在受到女方队伍的鞭打后才得以通过。这是新娘的亲属对新郎有什么仇恨吗?也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