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冗员冗兵冗费(1 / 2)
scriptapp2();/script
scriptread2();/script皇宫内,文德殿。
刚刚登基三年的宋神宗赵顼端坐在御案后面,看着殿内臣子们就青苗法殿开辩论。
不修边幅的王安石,袖口上的油污清晰可见,他伸出那略带枯槁的右手,指向欧阳修喝道。
“永叔兄,朝庭积贫积弱,原因何在,难道你心中就一点数么?”
“还是说,你想让青苗法重蹈庆历新政的覆辙!”
赵匡胤以兵变起事,建国以后,为了防止武将效仿他的做法割据地方,便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并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
政治上,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
同时,为了削弱文官的权力,又弄出了个一职多官的做法,再加上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这是冗员。
为了防止北方民族的入侵,宋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
养兵,也就是说士兵都是领工资的。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
这是冗兵。
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
三冗非一日之病,久而久之,让大宋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情况。
朝廷开支有了缺口,只能从民间搜刮,加派各种名目的赋税。
若是太平年月还好,可连年征战,再遇上天灾减收,百姓们也顶不住这样的压力,于是,便有人开始揭竿而起。
有宋一朝,三百多年,农民起义高达400多次,仅北宋一百六十年前,就有两百零三起,其中以王小波、李顺起义为代表。
当然,还有梁山好汉和方腊起义,只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发生。
欧阳修曾和范仲淹一起主持过新政,庆历新政,只是后来因为守旧派势大,最后以失败告终。
那一次的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王安石此时提起庆历新政,无疑是把欧阳修的伤口撕开,再洒了把盐。
这位文豪,最大的缺点就是情商低,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欧阳修被气的胡子乱颤,他和王安石本是好友,却不想自己竟然被如此对待。
五年前被蒋之奇状告自己扒灰之时,自己都不曾如此伤心过。
至少,那时明眼人都知道是诬告。
可现在,被好友这般揣度,真的很难受。
他嘴角蠕动许久,想要辩解,可想到王安石的那驴脾气,最终上前几步走到御案前,拱手拜道。
“官家,臣自被调任青州知州已有一年之久,恳请离京赴任。”
这已经是他不知第几次辞行赴任,之前的都被赵顼给拒绝了。
御案后的赵顼也是一脸的无奈,他双手按着太阳穴,让自己冷静下来。
每到这种时候,朝臣们的辩论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在让人头大。
好一会儿后,他叹息道:“欧阳相公身体不便,还是留在京中休养吧。”
先帝留下的的能臣就这几位,若是全放出京,有点什么事情都找不到人出主意,这便是他不肯放人的原因。
“臣老眼昏聩,无法辅佐官家,还请官家开恩,准臣离京!”
欧阳修说着,就要跪下去行磕头。
这可是大礼,赵顼连忙从御案后面走出来,一把将他搀起:“欧阳相公这是何必!不过是介甫无心之言,何必跟他一般计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