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人生模拟—火国隐秘(2 / 2)

加入书签

只有真正的深入其中,裴玄景才了解到了火国现如今的情况,知晓现如今的火国国主已经两千四百余岁了,统治这一方国度已经超过两千年了。

按照半神拥有五千岁寿命而言,如今的火国国主寿命才将将过半,他正在处于一个最巅峰的时刻,距离登临神位只有一步之遥,他是最强大的时候。

可是,真正的了解到火国历史的生灵,并不会真的认为火国此刻蒸蒸日上,处于最巅峰最强大的时刻,反而都清楚火国国主如今的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激流涌动。

因为按照火国的历史而言,每一位火国国主都只是统治了两千余年,就算有超过,也不会太多。

那么火国国主之位的更迭,是每一位国主都真正的登临神位,进入神庭之中了吗?

并非如此,如果这火国的每一位国主都是能够的登临神位,这一方世界的修行就不会如此艰难,纵然他们是神裔,拥有着神灵的血脉,也不可能诞生如此多的神灵。

纵观火国五万年时间里,二十余位火国国主,除了最初的火国开辟者,也就是如今火国火族一脉的血脉的源头,如今的神灵祖先火神以外,真正登临神位的只有两位。

而除了这三位神灵成功登神以外,剩下的十余位,将近二十位半神巅峰的强者,他们都陨落了,消散在天地间,并未成功登神。

二十余位国主,只有三位登临神位,这成功率是何其的低,要知道这些陨落的火国国主中每一位都不是弱者,纵然现任的火国国主实力强大,他也不敢说自己比之曾经失败的每一位火国国主都强大。

失败的阴影在他的头顶挥之不去,犹如一柄神剑悬挂在头顶,随时都可能掉落,斩掉他的头颅。

这也是看似火国国主距离登临神位越来越近,可是他却依旧不敢有任何的松懈,甚至担忧不已。

“近二十余位半神强者的陨落,这到底是因为是什么原因?绝对不单单是因为和其余强者的交手,受到阻道的原因。”裴玄景摩挲着手中篆刻着神文的玉简,眼眸中放入日月旋转,能够将一切吸收。

对于这个其中的原因并未有详细的描述,只有一个粗略的解释,这些国主是因为登临神位失败,凝聚神格法则失败。

而这凝聚神格法则失败的原因,有的国主是因为在和敌人交手的时候留下了暗伤,有的是在紧要关头遭受到了阻道.

的确,火国这般的王国是有着不少的对手,这些国主在很多的时候会因为利益之争,领土之争和其余的王国国主交手,若是实力不足必然会受伤,影响根基。

可是这些国主又不是傻子,他们坐拥王国,拥有着无数的资源,完全可以等待自己恢复到巅峰状态以后,再进行突破啊。

要知道他们突破的时候,这些国主并非是到了自己的寿命大限,按照大概得推算,他们每一位都是在自己巅峰的时刻选择突破,仿佛是有什么催促着他们,不敢再继续耽搁下去一样。

再说,有些国主实力弱小倒也罢了,有些国主从继位以来,镇压四方,开拓疆土,实力强横到其他王国不敢窥视,怎么会受伤呢?

至于说所谓的阻道,更让裴玄景感觉到不解,那就是仿佛在这些半神强者在突破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护法,自己王国的半神都没有出现。

要知道他们所突破的地方必然选择王都这个最为安全的地方,而敌人就这般轻易的入侵进来,并且除了要登神的国主死亡意外,其余王都内的半神没有任何一位陨落,甚至连重伤的都没有,这就十分的诡异了。

这其中必然有着隐秘,虽然没有真正的记录下来,但是历任的火国国主都清楚,否则他们不会如此的急切,也如此的默契,都是选择自己最巅峰的时候突破。

裴玄景心神一动,想到了自己在接触到这一方世界的修行体系以后,对于这一方世界的那些神灵的猜测,心中不禁有了一些更为大胆的想法。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说明这一方世界的神灵所做的,比自己想的还要狠辣,更加的没有底线。”裴玄景的眼眸中浮现精芒,仿佛是洞穿了一切迷雾,看到了其中深深隐藏起来的真相。

不过这一切只是自己的猜测,裴玄景还未有真正的线索或者说证据。

但是裴玄景也没有丝毫的急切,毕竟如果按照自己的推测的话,这一任的火国国主也即将走到这一步,那么他接下来的选择,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裴玄景只要留在这王都之中,就可以洞悉其中的因由。

“曦,我有事情要找你商议。”燧的声音从外面传来,而语气不同于以往,仿佛多了几分疑惑。

这是裴玄景从未听过的,至少他所遇见的燧一向是开朗乐观,仿佛没有任何可以让他忧虑烦心的事情。

想起不久前燧所去的地方是王城,裴玄景嘴角升起一丝笑容,或许一切如自己猜测的一般,这位火国国主终于行动了,亦或者他的局面已经到了迫切的时刻,所以才开始行动了。

“曦,我的朋友,现在我需要你的帮助。”燧走进屋子,站在裴玄景的面前,郑重其事的说道。

这种郑重的神色是从未在燧的身上出现过的,和他以往的表现截然不同。

“可以!”裴玄景没有犹豫,没有问为什么,果断的答应下来。

这一下,反而因为裴玄景如此的果断答应让燧有些惊讶了,要知道在来之前,他在心中做过无数种预演,想着该要如何才能说服曦帮助自己。

可是他突然间发现,这些准备没有了意义,曦根本没有问为什么。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