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一章 牛鬼蛇神(1 / 2)

加入书签

“我们下一站去伊斯坦布尔。”艳妮斩钉截铁地说道。

葡萄牙人的商船除了带来了药物和人员,还带来了新的命令。

与澳门的葡萄牙商团合作之后,华族给乔治团队输送人员和物资方便多了。

孙延平指出,元首非常重视暗部海外分部的建设,让艳妮负责沿途暗部分部的筹建工作。

同时,元首命令在伊斯坦布尔建立一座暗部的情报中转站,因为这里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节点,同时也是一座位于欧洲东部的超大型城市。

“伊斯坦布尔?那里可是在打仗呢。”乔治显然更想早点去欧洲,然后从那里回到美国去。

他现在除了被控制之外,什么都好。

他只想早点回到美国去,然后扬名立万,享受生活,顺便完成上面交给自己的任务。

“正因为那里在打仗,因此才更加需要你过去,你可是一名医生,战争意味着伤病,听说英国也参战了,你难道不想通过这些病人将你的名声宣扬出去吗?”

事实自然不像艳妮小姐所说的那样,她要去伊斯坦布尔建立分部,同时还要将更加准确的战争信息传递回国内去。

元首似乎对这里的战争非常在意。

艳妮是元首以及公主的崇拜者,她会毫不犹豫地去执行元首的任务。

“好吧,不过艳妮小姐,那些奥斯曼人可不好打交道。”

乔治又补充道。

不过艳妮并不想跟他在这个问题上讨论下去:“你只要按照命令行事就好了,想要女人的话,我到时候会给你安排,而且我们在奥斯曼主要打交道的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正好为接下来到两个国家开办医院打好基础。”

艳妮毕竟是个女人,做事情比较细心,每次到达新的目的地之前,她都会提前与乔治一起制定好计划。

谁能知道,这个跟在乔治医生身边,像是婢女一般身材娇小的女孩是这个团队的话事人?

而在奥斯曼帝国,战争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从十八世纪开始,沙俄就开始在向西寻求出海口。他们虽然逐渐控制了克里米亚,有了港口,但是黑海一直处在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达达尼亚海峡更是卡住了沙俄人出海的脖子。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逐渐衰落,沙俄看到了机会。

但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人开始在欧洲实行均势政策,以寻求一种英国主导下的欧洲平衡,维护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这显然与崇尚扩张政策的沙俄产生矛盾。

沙俄人的扩张政策与寻求出海口是克里米亚战争的根本原因。

而这次大战的直接原因则是对奥斯曼帝国基督教的保护之争,归根结底还是圣地之争。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一直寻求扩大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他宣布法国成为奥斯曼帝国基督徒的保护者,并且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条约。

而这些基督徒一直都是东正教在提供保护。

奥斯曼帝国的心思也不正,他们想要引入法国人的力量,来对抗日渐咄咄逼人的沙俄人的入侵。

沙俄人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们提前发动了战争。

早在1853年10月,俄土两军就开始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相对有利的态势。

1853年10月28日,奥斯曼军队战场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非常成功的率军从多瑙河南岸宽大的正面渡过多瑙河。

1853年11月4日,土军在奥尔特里查击败匆匆赶来的俄军。补给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巴尔干战场远离俄国的政治中心,尽管沙俄已经有多次对土战争的经验,但补给仍然是限制俄军行动的主要问题。

对奥斯曼而言,虽然君士坦丁堡距离战场较近,但巴尔干山脉和当地居民的叛乱使得运输也十分困难。

多瑙河航运发达,利用海运成为双方补给的必然选择。争夺黑海制海权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在11月27日,一支奥斯曼小型舰队到达希诺普港。奥斯曼舰队指挥官命令部下不准首先开火。不久他就发现六艘沙俄战列舰在港外巡弋。

他发出急件请求增援,但杳无音信。这些沙俄战列舰从一百英里外的塞瓦斯托波尔赶来,属于沙俄黑海舰队,由海军中将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指挥。

11月30日早晨,沙俄舰队进入希诺普湾要求奥斯曼舰队升起白旗投降,奥斯曼指挥官拒绝投降并下令开炮,几分钟后沙俄战列舰开炮。

当早晨结束时,沙俄舰队取得完全的胜利。沙俄俘虏奥斯曼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奥斯曼7艘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土军死伤3000人。

这是木制风帆战列舰最后的辉煌也是沙俄黑海舰队最后的辉煌,本次海战也作为帆船舰队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交战而载入史册。

正是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蒸汽动力战舰被英法广泛使用,技术兵器的优势大大体现出来。而战前拥有4艘120门炮战列舰,12艘84门炮战列舰和4艘60门炮巡洋舰以及大量辅助舰的俄国黑海舰队不久就消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