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剩饭菜草根儿有亲情 再筹划同…(2 / 2)
莫耀祖说:“大哥,这个时节石炭不愁卖,拣不到便宜。”
王进福说:“不怕石炭烂,只要装车不漏就行,你多给留点心。”
回到家,赵俭给的剩饭菜还在陶缸里冻着不少,盛了一陶盆,用屉布兜着,又拿了一瓶酒,往明德门外来。
却见干爹干娘正唉声叹气。原来,有个惯盗一连住了脚店几日,终于一天得手了,晚上居然又在脚店住了一日才走。
官府在明德门处贴了拿人的画影图形告示,有住过脚店的人便报了官,刑捕房公差追查到脚店,要往老两口身上弄些窝藏的干系。
袁大叔说:“脚店客人来来往往,几文钱桌上一扔就住,想走便走,谁是歹人我老汉哪分得清。”
王进福听后说了声:“可恶!干爹、干娘勿忧。刑捕里不少是我兄弟,我说与他们自然不会再来找麻烦。”
想起了玉环妹,问:“我玉环妹近来可好,可来过否?”
袁大婶:“几天前刚来过。她男人病了无银抓药,从你干爹那里取走五百文,我与你干爹眼前吃盐都得省着哩。”
王进福说:“我一个兄弟娶媳妇摆酒席,剩了些饭菜,我拿些给干爹干娘吃,晚上就着喝两盅儿。”
邓知府和工房郑主事巡察了三日,其它各房主事也早已知晓,平阳府上下都知道邓知府要搞以役代赈化解流民之患。
本来,邓知府是要在河东开渠,变旱田为水田。但郑天野却力主先筑坝,慎开渠。
他的理由是襄陵县界处,东高西低,在河东引渠土石量巨大,而灌溉土地有限,一两年干不成还是其次,万一渠开了,水却上不来,大笔银子白花而流民之患依旧。筑坝则一年能成,第二年襄陵河西便可无忧。
邓知府再次召集各房官吏议事。
刑房魏主事说:“近几日属下于城内外察访流民状况,已有成患之势。前两任知府大人应对流民之策,于南北要道设卡堵截,然收效甚微;遇布政司大人莅临巡视,则将流民乞丐归拢一处约束起来。以在下之见,既然堵不住,不如疏导,以役代赈不失为一个万全之策。”
和三日前相反,众人各抒己见,都主张以役代赈解决流民困扰,主张修桥铺路的,开山场、冶铁的,主张修渠开田、筑坝防洪的等等。
邓知府从谏如流,命典史吏一一记之,最后拍板,今年先筑防洪坝。
平阳地图早已悬挂于墙,工房郑主事立于图前,“此防洪坝建于平阳府地与襄陵县交界处汾河西岸,长五里、高三尺、宽两尺,坝背夯土五尺……,计需尺方石十万块,坝土十万担。至明年汛前,以目前估算为半年,以目下流民人数算,可按期完成。”
邓知府接道:“此防洪堤完成,可护良田万亩,襄陵县百姓要为流民立碑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有些踊跃。
邓知府摇手止道:“此护堤是我等共同谋划,自今日始,由郑主事具体布排,各房主事同心,鼎力相助,将来功绩亦属于诸位。”
郑天野圆润的小脸儿涨得有些红,眼睛叽里咕噜地观察着在座每个人的表情。
作揖说:“各位大人,当前之事,一是流民如何招集。二是所需钎、铲、筐等各数百具,工房现有不足所需两成,需尽快集齐,以保开工。三是每日粮菜如何供应。”
邓知府接道:“流民召集派送之事,魏主事来办。所需工具先从乡里征集应一下急,实在不行就从百姓手里先买过来,总之得保襄陵坝尽快开工。”
魏主事笑道:“当初将流民集于西郊,我刑房干过此等事体,这回大约也不难。”
邓知府:“诸位想,丈夫在襄陵修坝,老婆孩子在平阳城要饭,这肯定不行。要在动土木处多建窝棚,支起煮饭大灶,做将所有流民安置过去的筹备。加之其它耗费,我与郑主事合算,应在六千到七千两之间,自然又是李主事操心了。”
郑主事又道:“西山采石,窝棚建于山侧;河岸筑坝、土石挑夫,窝棚建于堤后荒芜之地。每棚容二十人起居,加之伙房、杂物等室,需建棚七十七间。可取东岸燕儿沟处成材之杨柳建之。”
魏程远笑道:“我观平阳之流民,虽衣衫褴褛,身体羸弱,却大多是正当年纪,少有老弱幼儿,更无小脚女子。”
户房范副主事笑对:“她若是小脚,也走不到平阳府。”
罗通判道:“大户女子才裹小脚,流民里哪有大户家女子。”
邓知府环视左右,问:“各位同僚,眼前先做哪件?”
郑天野接道:“大人,当下先于燕儿沟伐木,就近修简陋栖身处;并趁大寒未至,河西一并开建窝棚。两处都先支起大灶,全天口粮供应。”
邓知府:“郑主事,魏主事,搭窝棚用到些树枝也没多重,可用些老少么,凡出力的便给全天口粮;若黄毛幼童和蹒跚老人寻来,也施些粥水,勿出冻死、饿死人的事。”
魏程远道:“若有那不干活只来混饭吃的将如何?”
邓知府笑道:“这便是你魏主事的事了。”
魏程远:“若有偷奸耍滑者便严加责罚。”
邓知府:“我们的章程是出劳力者有饭吃,不出力者没饭吃,老弱病残关照些。”
议事中间,众官员喝了一回茶,略作休息;晌午在知府衙门吃饭,待一切布排妥当已是过了整一日。
邓知府最后道:“天气将寒,老天爷不等人。议事之后,各房即刻操办,不得延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