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深入虎穴(1 / 2)
杨田、杨国瑞和邓绍良前脚刚走,杨秀清便派使者急召杨烜,说有要事相商。
事出蹊跷,杨秀清又善于反间肃谍。水营副营长陆雨晨、二营长陈虹、水营一支队长张墨都认为杨秀清不怀好意,反对杨烜出营面见杨秀清。
张墨即是张黑仔。杨烜重用陆雨晨,让陆雨晨担任水营副营长,对张黑仔触动很大。之后,杨烜为争取罗大纲,允诺让罗大纲担任水营营长,使张黑仔更觉难堪。
若论水战功劳,水营里没人能比得过张黑仔。可杨烜志向远大,立志建设一支一流的水营。张黑仔勇于冲锋陷阵,却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几个,练兵打仗毫无思路。
陆雨晨说话办事头头是道,张黑仔不得不服。罗大纲虽然出身草莽,却见识非凡,文武双全,连陆雨晨也甘拜下风。
张黑仔颇受刺激,只得痛定思痛,虚心向支队里的文化教员学习。
黑旗军重视文化教育,在营级以上单位配有文化教员。部队在行军打仗之暇,都要开展文化教育。
扫除文盲,是黑旗军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军官要带头提高文化,努力提高部队识字率。
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张黑仔起先有些不以为然,认为只要官兵能打胜仗,识不识字都没关系。
然而,杨烜是来真的,把文化高低作为提拔军官的重要指标。他重用陆雨晨、罗大纲,都是明证。
而那些文化程度高的人,果真得到了黑旗军的重用。那些识字率高的连队,确实要比其他连队战斗力更强、士气更高。
张黑仔慌了,只得加强学习,甚至利用晚上时间攻读古人兵法。
杨烜见张黑仔变化很大,非常高兴,为他赐名“张墨”,向他讲叙吴下阿蒙的故事,激励他奋发成才。
于是,张黑仔成了张墨。张墨虽出身于海盗,却是中葡混血,聪明过人。加上他小时候上过教会学校,会说葡萄牙语,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进步非常明显。
张墨说:“大帅,我们即将脱离太平军,不应节外生枝。依我看,不如由您写封信给杨秀清,说明去意。或者派个使者,代为传达。
“如今,太平军与清军对峙多时。多亏我们黑旗军控制蔡村江,太平军才能从外界获得补给。杨秀清即便要阻拦我们,也是有心无力,更不敢冒险招惹我们。”
张墨以前有勇无谋,打战勇猛,却无谋略。若要论及敌人,他往往咬牙切齿,一言不合就要请兵出战,缺少大局观念。
张墨刚才这番议论,与以往大不相同,考虑周全,理由充分,令大家刮目相看。
杨烜高兴地说道:“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张墨,你不仅名字变了,说话办事也长进不少。做军官要勤于学习,争取文武双全,日后才能出任大将。”
陆雨晨也附和道:“古有吴下阿蒙,今有岭南张墨。张墨兄才气甚高,进步甚快,照这样下去,连我也要甘拜下风了。”
张墨心里有些得意,这种得意不同于打胜仗之后的喜悦。对于张墨来说,打胜仗并不难,只要战船够快,只要火炮够强,只要军官身先士卒,就一定能打胜仗。
但是,如何统筹全局,如何部署作战,这是张墨所欠缺的。以前他只会执行司令部的命令,经过学习,他已经摸出了门道。
这是中下级军官跻身黑旗军高层的必经之路,张墨已经找到了这条路,又得到杨烜、陆雨晨的表扬,心里怎会不高兴呢?
他也学会了谦虚,说道:“司令、副营长过奖了,我只有一丁点长进。跟司令相比,不过是班门弄斧。”
杨烜勉励张墨一番,转而说道:“我们虽然人少,张墨的水营所向无敌,罗大纲、石达开又站在我们这边。杨秀清绝对不敢把我怎么样。
“反正我们也要走了,所谓好聚好散,临别之前,总归要和他道个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祸水西引的大计已经得逞,但日后还要仰赖太平军拖住清军,方便我军南下。
“此次面见杨秀清,我正好向他陈明利害,让他引军北上,掩护我军南下。我意已定,诸位不要再劝我了。”
于是,杨烜在一队近卫连官兵的护卫下,前往三里墟面见杨秀清。
太平军戒备森严,杨秀清脸色难看。简单行礼之后,杨秀清来不及寒暄,便劈头盖脸地问道:
“惠清老弟,听说有清妖混进了黑旗军里,不知可有此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