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暨南军政府(1 / 2)

加入书签

战争比预想中的顺利。

一方面,广西官军孱弱,又要分兵追击太平军、镇压天地会武装。另一方面,黑旗军政策得力,“米饭主”、土司等地方豪强大多按兵不动,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杨烜留在南宁,除了居中调度各处兵马,也开始着手建立政府组织。

创业阶段,政府应当高效统一。杨烜采取了军政府的组织形式,对外称为“太平天国暨南军政府”。杨烜为军政府首脑,称“大元帅”。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为面向南洋,把中华文化传至全天下。

元帅则是华夏官职名称。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按职权轻重、执掌分工,元帅多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兵马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等,又有都元帅、元帅、副元帅之分。

到了近代,元帅逐渐成为各国最高军衔。大元帅则成为最高统帅,譬如清末的皇帝、日本的天皇,都是法定最高统帅,称“大元帅”。

暨南军政府首脑为大元帅,大元帅之下为总参议。

总参议负责贯彻执行大元帅的决策指示,主持军政府日常事务。第一任总参议,由杨烜五叔杨国琛担任。杨国琛四十有余,曾追随杨遇春征战多年,才堪大任。

总参议之下,又设若干名参议,辅助总参议管理政务。参议皆从黑旗军中选拔,譬如步兵四团团长石达开具有相当的民政才能,得以兼任军政府参议。

军政府核心机构为一院、三府、八部。

一院指资政院,由若干议员组成,首长称议长。资政院为民意机关,需定期开会,讨论军政事务。讨论结果供军政府参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两府指都察府、大理府。都察府管监察、审计、发起罪案公诉。大理府主管审判案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八部为军政(主军事)、民政(主内政)、财政(主财政)、农工商(主经济)、宣教(主宣传教育)、吏(主人事)、邮传(主交通、邮递)、司法(主刑狱、执行审判结果)。

总体上,暨南军政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军政府骨干大都来自黑旗军,为保证政权平稳过渡,亦大量留用了旧式官吏。

这天,杨烜来到资政院,参加资政院第一次集会。

在杨烜的设想里,资政院乃是军政府沟通人民、吸收民意的机关。为充分代表民意,资政院议员成分较为复杂,既有黑旗军军官,也有开明缙绅,还有旧式官僚、地方豪强。

要镇住这些成分复杂的议员,必须为资政院选一个合适的议长。首任议长由总参议杨国琛兼任。他担任过绿营武官,经历丰富,是担任资政院议长的不二人选。

军政府初建,资政院只是一个咨询机关,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假以时日,资政院将发展成为议院,负责制订法律,决定政府大项事务,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黑旗军进驻南宁府城后,取“左江道”衙门为总司令部驻地,是南宁最为气派的建筑。“左江道”全称为广西省分巡左江兵备道,辖浔州、南宁、太平三府,驻地南宁。

按,清朝在地方上实施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建制。

暨南军政府取南宁知府衙门为驻地。资政院作为军政府的附属机构,办公场地在知府衙门内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内。

这处院子原是知府衙门“承发科”办公的地方,现在挂上了“资政院”的牌子。旧时州县衙门,往往设有三班六房两科。承发科负责往来、归档公文,地位紧要,办公场所稍大。

资政院首次集会,杨烜便亲临会场,足见他对资政院的重视。议长杨国琛拿来一处名单,告诉杨烜资政院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一、黑旗军高级军官,如步兵四团团长石达开。石达开有抚民之才,故被总司令部派到资政院,代表黑旗军与军政府打交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