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团练(1 / 2)

加入书签

如何看待闽浙总督的奏折?难道这封奏折还能有假吗?

4月初,黑旗军发动东征。自此之后,来自两广、附近的奏折便如雪片般飞向京师。

岭南离北京有四千多里路,以满清最快的“八百里加急”,至少需要五天方能收到两广的奏折。

而杨烜发动的东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作战节奏极快。第一天,便突破清军在西江上设置的铁索,全歼清军水师主力。第五天,已经彻底包围清军。

所以,当清廷收到奏折时,根本来不及应对,前线局势已经大变。

那几天,军情变幻莫测,比当年太平军夺取金陵还要“刺激”。各地的奏折真假难辨,彼此矛盾。前线清军大将讳败为胜,后来干脆没了消息。

现在,局势已经明朗,各种事件都已得到明证:穆特恩战死,黑旗军攻占广州,陶煜投降,柏贵投降,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咸丰问军机大臣怎么看这封奏折,自然不是询问内容的真假,而是想问大臣们有什么对策。他自知清军难敌黑旗军,心里没有底气,故问了这个模棱两可的问题。

如何对付黑旗军,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一方面,黑旗军军威甚壮,据说已经大量装备洋枪洋炮,非清军所能敌。

另一方面,岭南僻居南国,易守难攻。历来北方进攻岭南,一般走两条路,一则从北面越过五岭,二则从海上直击广州。

清军没有水师,陆军主力在京畿、江南,分不出多余的兵马进攻岭南。就算清军有富余的兵马,要越过五岭进攻岭南,粮饷供给始终是个无解的难题。

太平军虽然凶悍,总归是“可御之敌”。太平军北渡黄河,大臣们也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但如何对付黑旗军?军机大臣们一点头绪都没有。这种情形,就与道光年间英国远征华夏一样,满朝文武都束手无策。

领班军机大臣祁寯藻才思有限,不能立即回答。咸丰见众人不语,脸上已经露出不悦。

军机大臣规矩,回答皇上询问时,通常由领班率先作答,定准基调。等领班应答后,其他人方能作答。

彭蕴章见祁寯藻反应不敏,已惹咸丰不悦,便当即立断,越班上奏:

“回皇上,闽浙总督的奏折可与江西巡抚、湖南巡抚的奏折相互印证,基本属实。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应对黑旗军的良策。”

彭蕴章是江苏长洲人(今属苏州),彭家是长洲大族。彭蕴章的曾祖是雍正五年的状元,仕至兵部尚书。

彭蕴章少年得志,由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道光十五年,他又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仍然留值军机处。

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与军机大臣一样都是兼差,负责撰拟谕旨,处理文书,记注档册。

军机章京混得好,被称为“红章京”,皇上的谕旨多经其手,内阁、督抚的奏折也会由其呈览。所以,军机章京虽然品级不高,地位同样显赫,不失为一条做官的捷径。

彭蕴章学识高,有大才,以举人担任军机章京,中进士后又留值军机,一直都在中枢任职,颇引人瞩目。

而道光十五年的会试是有名的“响榜”。这一榜的主考官是大权臣穆彰阿,对门生极为照顾。即便是官场愣头青曾国藩,亦投靠过穆彰阿,向穆彰阿执以师礼。

在穆彰阿的照顾下,道光十五年这一榜进士中,出了许多响当当的大人物:

军机大臣彭蕴章、江苏巡抚何桂清、浙江巡抚黄宗汉、江西巡抚张芾、两广总督叶名琛、江南道监察御史袁甲三、工部侍郎吕贤基、江南帮办军务许乃钊……

其中地位最显赫者,非彭蕴章莫属。彭大军机内执中枢,外倚同年重臣,精明强干,权势已经隐隐盖过祁寯藻。

眼见彭蕴章似有主意,咸丰心喜,问道:“彭蕴章,你有什么主张,尽管说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