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李孟群游说镇西军(2 / 2)
若果真如此,镇西军不妨效仿明末关宁铁骑,归顺杨烜,求得杨烜的重用。届时,镇西军上可保全军官的富贵,下可保全士兵的性命,必为全军所拥护。
这一层深意,却是阮林所想不到的。他更关心李孟群刚才的话,“有些事情不便付诸笔墨”,到底所指何事?
李孟群已经听出了“小诸葛”的言外之意,坦然说道:“不错,敝人就是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前清南宁知府李孟群。敝人已经弃暗投明,归顺了越王。
“越王心胸开阔,海纳百川,对敝人十分优容。现在,敝人已是暨南军政府参议,又蒙罗大帅所托,特意游说镇西军投降。”
阮林并不接李孟群的话,而是问道:“敢问李先生,参议是个多大的官?”
李孟群撒谎道:“打个譬方吧,放在阮朝朝廷里,军政府参议地位在六部尚书之上、内阁大学士之下。”
阮林和“小诸葛”都不熟悉暨南军政府的官制。按李孟群的意思,他这个参议,大概相当于阮朝的“御前大臣”。
御前大臣顾名思义,就是皇帝身边近前的大臣,其地位和尊崇程度非同一般,得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满清和阮朝的御前大臣,常由出身宗室的亲贵担任。
那么,李孟群能担任参议,可见他极得杨烜的信任,也足见杨烜对降将并无偏见。
“小诸葛”心里有底了。接下来,就要“讨价还价”了。他斟酌词句,说道:
“镇西军常年镇守南圻,与高蛮、暹罗、占城连年作战,可谓是百战精锐,昨日虽然战败,实力仍未受损。贵军一纸通牒就要我们投降,岂非有些过分?”
李孟群冷笑一下,说道:“贵军实力虽未受损,主帅却已殉难。犹如一间老屋,梁柱一倒,房子也要倒塌了。”
阮林与“小诸葛”交换一下眼神,说道:“镇西军成军十几年,上下齐心,将官士卒一起出生入死,决不会轻易涣散。若贵军逼我太甚,镇西军必会拼死博斗,鱼死网破。”
李孟群很清楚,阮林在虚张声势。征越军已经完全包围了河内,城内的镇西军已经穷途末路。他淡淡地说道:
“镇西军的实力,我们已经摸清楚了。如果我们愿意,可以随时攻进城内。即便是不攻城,我们的海军也足以控制红河,也就能够切断贵军的后路、给养。镇西军没有退路、给养,不战自溃矣!”
这话说得倒是事实,阮林和“小诸葛”无法反驳,只得听李孟群继续说道:
“罗大帅托我出使贵军,要求贵军投降,其实也给镇西军,给诸位指出发一条明路。我在满清治下,已是从四品的南宁知府。放在阮朝,这相当于一省总督了,地位不可谓不尊崇。
“但满清与越南一样,官场弊端丛生,对外不足以御外侮,对内不足以抚黎民。反倒是暨南军政府政通人和,军队蓬勃朝气,大兴教育,发展工商,日后必能振兴中华。
“越王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清朝的降官、外国的洋人、天地会的山贼,只能心向华夏,都能得到越王的重用。你们看,我出身于清朝的降官,我军海军司令是美国人,征越主将罗大纲出身于天地会水寇。
“镇西军虽是阮朝的军队,朝廷却对你们十分猜忌,又不顾前线军情,逼死了中堂大人。你们战事失利,阮朝不仅不会安慰你们,还会下诏严谴你们。你们效忠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意思,部下还会死心塌地追随你们吗?”
这番话,说得阮林和“小诸葛”默然不语。
过了良久,阮林问道:“如果镇西军投降,将保留何种待遇?谁做镇西军的主帅?”
李孟群大手一挥,说道:“镇西军投降后,仍然保留现有的建制,薪饷照旧发放。至于镇西军的主帅,自然仍由阮少主做。”
阮林与“小诸葛”颇感意外,觉得征越军过于慷慨,令人难以相信。阮林不由自主地问道:
“我军投降后,征越军需要我们做什么?”
李孟群略一思索,说道:“清朝入关时,以异族临御中原,全靠明朝降军在前带路。我们需要镇西军帮忙带路,攻略整个南圻。事成之后,镇西军改编为革命军,仍旧镇守南圻。”
这就与明末关宁铁骑一样了。关宁铁骑从东北一直打到云南、缅甸,最后随着吴三桂在云南开藩设府,关宁铁骑也在云南驻扎下来。
关宁铁骑一路征战万里,上上下下都发了横财,大小都有官职。要不是吴三桂造反,说不定关宁铁骑还会像云南沐王府卫兵一样,世代驻守云南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