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改革军制(1 / 2)
经过简单的讨价还价,高伯适与杨烜签订了秘密条约。双方约定:
暨南军政府出兵越南,帮助黎氏起义军打败阮朝军队。事成之后,暨南军政府将获得越南北圻地区,并在中圻“享有特殊经济权益”。
密约既成,征越也就摆上了日程。统帅早有人选,即前任海军司令罗大纲。作战计划也有,只是相当粗陋,因为总司令部没有预料到,征越行动会突然提前。
于是,越王府、总司令部上上下下又开始忙碌起来。
总司令部在忙着组建征越司令部,完善作战计划,组织兵棋推演,调兵遣将,运送粮草弹药。
越王府则在忙着改革军制,赶在征越军出发之前,为官兵授军衔。
两广战局已定,杨烜也开始着手推动新一轮军制改革。实行军衔制,正是新一轮军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一轮军制改革,颇有一些亮点,在此不妨一叙:
第一,实施军政、军令的分离,进一步掌握军权。
黑旗军改名为革命军。黑旗军已经发展壮大,军兵种复杂,所用军旗早已不限于黑旗,特改名为革命军,以显示其倾覆满清、再造中华的决心。
军令机关,仍为总司令部,包括陆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等下级司令部。
军政机关进一步分离。
暨南军政府军政部,将拆分为陆军部、海军部,为陆军、海军的军政机关,主要开展军事教育、工程等次等业务。
省以下各级军政府,军政部改名为军事部,负责协调军队、开展军事教育、维护军事设施等。
新成立一个军咨府,隶属于越王府,负责战略筹划、帮助越王掌理军队、任免赏罚师级以上军官、编制国防预算……
很明显的,军咨府将成为革命军的核心机关,帮助杨烜掌控军权、掌理部队。
通俗地说,军咨府主管战略、人事、财政等大政方针,军令机关主管指挥打仗,军政机关主管建设、训练、教育等寻常业务。
第二,实行军衔制。
模仿西方军队,实行军衔制。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推动职级并行。
所谓职级并行,是指职务与级别分设,有助于安置日益增多的功臣,提高官兵士气。
在此之前,革命军只有职务,没有衔级,不利于组织领导。
譬如罗大纲,曾任海军司令,但并不懂现代海军,只能把位置让给其他人。一旦退下来,他就没了实际职务,处境非常尴尬。
有了军衔之后,罗大纲照样可以保持其地位,有利于提高他的积极性。
军官方面,高级军官设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五种军衔。元帅专为战时所设,无战功不得封元帅。中级军官设上校、中校、少校三等军衔。下级军官设上尉、中尉、少尉三等军衔。
军衔需与职务相匹配。譬如,师长授予准将军衔,团长授予上校军衔。
大元帅则为越王专用军衔。
士兵方面,有新兵、列兵、上等兵三等,对应军龄为一年、两年、三年。三年以上,得授士官,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长四等。
此次授衔,少将只有陈虹、唐约翰、罗大纲、陆雨晨四人,中将则只有冯可钦、薛昊两人。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方便以后晋衔,拉长晋升空间,提高官兵士气。
第三,改革陆军,建成野战部队、守备部队、民兵三类陆军体系。
(一)野战部队。
主要包括四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个骑兵师、陆军直属队。野战部队属于“纯”陆军,也是陆军精锐,各地军政府均无权调动、指挥野战部队。
野战部队编制员额较多,步兵师编制在两万五千人左右,配有工兵、炮兵、骑兵等兵种部队,可独当一面,单独执行战役级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