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避免与列强开战(1 / 2)
历史上,世界上第一艘公认的铁甲舰并非是“富宾号”,而是1859年下水的法国军舰“光荣号”。
在1853年的锡诺普海战中,俄国海军使用新型爆破弹平射土耳其的木制战舰,仅用几个小时就全歼土耳其舰队,俄海军自身未损失一艘战舰。
此役极大地震动了世界各国,木制战舰在新型弹药面前不堪一击,深深的刺痛了各国列强的神经。研制防护能力更强的铁甲舰,成为各国海军的当务之急。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野心勃勃,试图在海军领域追赶英国,极力推动新型造舰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光荣号”于1859年下水,排水量5700吨。
“光荣号”战舰后期换装8门239毫米线膛炮、6门193毫米线膛炮,火力极为凶猛。
英国人不甘示弱,随即在1860年下水了排水量高达9350吨的“勇士号”铁甲舰,再次把法国人压得死死的。
而在1856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仅英国皇家海军就有一百四十多艘军舰参战。这些英国军舰至少有一半排水量在一千吨以上,至少有一半是新式蒸汽战舰。譬如英国皇家海军的喀士多尼亚号军舰,排水量高达6832吨。
英国人遥遥领先的造船技术、海军实力、商船动员机制,是中华帝国极其紧缺、极其渴望的。为此,杨烜不惜用炼钢技术交换美国人的造船技术,试图掌握设计制造大吨位战船的能力。
革命军称自己的内河炮艇为铁甲舰,因为这种内河炮艇使用全钢结构。但杨烜心里清楚,自家的铁甲舰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最多只能称之为钢制炮艇。这种炮艇适合在长江和近海作战,并不能抵抗外洋上的大风大浪。
从吴淞口之战的情况看,革命军以多敌少,虽然战胜了法军,自身也伤亡惨重,四艘铁甲舰受到重创。其中两艘沉没,一艘失去维修价值,一艘需要返厂大修。
就连革命军引以为傲的200吨级铁甲舰,也有一艘彩,损失一门主炮、数名熟练炮手。
这样的战损比并不光彩。吴淞口外还有大约十艘英、俄、美等国的军舰。特别是英国的军舰更加先进,火力更加凶猛。假若他们联合起来围攻革命军的铁甲舰,南洋舰队恐怕将遭受灭顶之灾。
按照杨烜的指示,广州黄埔造船厂正在积极攻关制造500吨级铁甲舰。这种吨位的铁甲舰将初步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可以承载更多的火炮,安装更厚的装甲。
杨烜很清楚,与英法美俄等列强相比,中华帝国仍是一个实力很弱的,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在统一国家之前,杨烜不敢承担与列强开战的风险。在革命军大量装备500吨级铁甲舰之前,决不能与洋人轻易开战。
但上海是东方名珠,革命军必须夺占上海。法国人逼人太甚,革命军不得不反击。
裂隙已经产生,摆上杨烜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进攻上海,而是如何避免与洋人开战。他有些心烦意乱,无心再组织进攻上海,一度准备暂缓攻势,以试探洋人的态度。
海军司令唐约翰是美国人,对洋人的心理十分了解。他劝道:
“法国人外强中干,不足为虑。他们一心要追上英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故在吴淞口轻启战火,好在各国面前树立威信。
“吴淞口一战,法军在上海的三艘军舰都被我军或击沉、或俘虏。克里米亚战争没有结束,法国海军主力仍在欧洲,战舰不可能大量调来上海。
“再看英、美、俄等国,在吴淞口之战中不仅没有参战,反而驶离法舰‘富宾号’,摆明了是不想惹火上身。经此一役,列强也能看清我军的实力,更加不敢与我军轻易开战。
“我也是洋人。洋人崇尚信义、武力,你比他强,你能打败他,他会更加尊敬你。法国人好面子,我们不妨降低姿态,主动与法国人修好。布尔布隆有了台阶下,也不会与我们开战。”
陈玉成那边也送回了军报,说洋枪队大败,覆灭在即。杨烜信心大增,决心继续进军上海。
透过望远镜,杨烜看到了远处的外国军舰,他们自觉地与革命军的铁甲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由于距离较远,洋人的军舰仿佛变小了一样,不再那么庞大,不再令人畏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