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两帅会晤(2 / 2)

加入书签

(赵烈文却断定清朝是异族,不可能偏安一地,灭亡后将“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正是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局面。)

亲兵奉上热茶,胡林翼随即屏退闲杂人等。

曾国藩见罗泽南、彭玉麟两名大将都在帐内,担心武昌前线战事,便问道:“贶生,前线情况如何,谁在主持大局?”

胡林翼说道:“武昌前线局势僵持,我众敌寡,但敌军有城墙,枪炮着实厉害。特别是敌军的铁甲舰,在长江上来往自如,简直没有制敌的手段。”

彭玉麟为水师大将,对此深有体会,说道:“铁甲船速度快,又能铁甲护身,只有洋人的巨炮可以对付它。但洋人的巨炮后坐力太大,没法装在水师战船上,只得布置在岸边。

“除此之外,敌军还有一种大型战舰,与洋人战舰类似,采用木质结构,蒸汽驱动,可以直航至武昌上游。有一次,水师三版船与之偶遇。

“未及开火,敌舰造成的水浪就掀翻了一艘三版,我军水手落入水中,极为狼狈。贶帅当时在场,痛感技不如人,当场呕血晕厥。”

湘军水师战船主要分为快蟹、长龙、三版。当年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从广东招募工匠,又向中下级官员成名标、褚汝航虚心学习,创造出这三种战船。

因为军饷匮乏,曾国藩一直不敢大规模装备洋枪洋炮。他不看好洋枪,但特别推崇洋炮,三种战船均装备有洋铁炮。

长龙、快蟹笨重,火力较强。三版轻便灵活,火力弱。长龙、快蟹、三版相互配合,非常契合长江流域的战场环境。

快蟹和长龙为大船,排水量可达一百多吨,火力凶猛,船体笨重,转舵困难。这两种战船形制相似,配炮一模一样,但快蟹浆手较多,速度快于长龙。

这两种大船,配备头炮2尊,重800-1000斤,边炮4尊,各重700斤,梢炮1尊重700斤。

三版为小船,排水量在三五十吨之间,不便扎营、住宿,也不能运送辎重。但它速度较快,主要用于冲锋,支援、保护快蟹和长龙。

火力上,三版船配头炮一尊,重700-800斤,梢炮1尊,重600-700斤,腰炮转珠2尊,重40-50斤。

三种战船只有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没有了三版,长龙、快蟹将“如鸟去翼,如虫去足”,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曾国藩认为,人力胜于风浪,故在湘军水师战船上配以大量的划桨手。

例如湘军战船中最为轻便的三版船,编制浆手10名、头工1名、舵工1名、炮手2名,共14名。浆手占一船水兵的大半。

湘军水师战船平时可用风帆作动力,战时则靠划桨手奋力划桨。冲锋时,三版船的速度可与使用明轮驱动的蒸汽战船争快慢。

水师一向都是湘军的骄傲。曾国藩常常豪言,说湘军之所以屡败太平军,水师居功最伟。

可革命军的水师更为先进,湘军水手完全不是对手。以湘军水师木船对抗革命军铁甲战舰,完全是送炮灰。更令曾国藩、胡林翼苦恼的是,湘军水师完全找不到制衡革命军海军的办法。

最理想的,莫过于购买洋人的巨舰。这要花钱,要雇佣洋人军官、水手,还要穿越下游长江,实际上并不可行。

最可行的,则是在岸上设置巨炮。但巨炮数量有限,又固定在一地。铁甲船灵活机动,四处游窜,颇令湘军头疼。

谁也想不出制衡革命军海军的办法。会议一开始,便陷入了令人难堪的沉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