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柏葰必须死(2 / 2)
没想到,穆彰阿门生太多,像彭蕴章、何桂清、曾国藩、黄宗汉、许乃钊、吕贤基、袁甲三等人都是他的学生。门生们纷纷上书求救,咸丰无奈,只得免除穆彰阿的死罪。
考官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这位柏葰,论势力自然比不上穆彰阿。可论声望,他毕竟也是当朝宰相,堂堂一品大学士。肃顺要动他,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不过,从郭嵩焘的话中,肃顺听出了弦外之音。肃顺问道:“以筠仙高见,该如何处置柏葰?”
郭嵩焘说道:“柏葰为大学士,操守尚可,却顽固保守,排斥贤明。此辈占据高位,被皇上选做主考官,不思为国选贤,却放纵门丁拉皮条,让贤者落榜,奸者中试。
“治国理政以得人才为首要,柏葰做教官,尸位素餐,败坏科场风气。若不痛加整顿,何以平民愤?若不杀他,何以争士心?”
“说得好!”肃顺两眼放光,盯着郭嵩焘说:“我早有此议。此辈昏聩无能,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反而一再阻止我重用汉人,一再阻挠改革。
“尤其是柏葰,占据高位,被顽固派奉为领袖。如鲠在喉,不除不快,只有杀掉柏葰,我才能大展拳脚,推动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整肃官场,才能振兴纲纪。
“只是,柏葰乃一品大学士,平日操守还算清正。本朝善待大臣,尤其优容文官。我想杀他,怎奈阻力太大,皇上也有心保全他。”
郭嵩焘刚从山东前线回来,对僧格林沁的骄横、对地方官场的败坏深恶痛绝。他在曾国藩幕中呆过,对八旗高官猜忌湘军同样清楚,便力劝肃顺杀柏葰。他说:
“亭公,皇上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自当竭诚报效。柏葰自恃资历深,顽固派也遥奉他为领袖,对亭公说三道四。你不杀他,何以立威,何以推行新政?为了挽救危亡,必须杀柏葰。”
给肃顺戴了顶大帽子后,郭嵩焘又讲了个故事,令肃顺颇为动容。
当年湘军刚刚创建,只有十营陆军,每个营官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靖港之战时,曾国藩亲率湘军,与长毛接仗。这是湘军第一次与长毛接仗,经验不足。水师先败,陆师跟着大溃。幸亏塔齐布在湘潭取得大捷,湘军才算站稳了脚跟。
事后,曾国藩把溃败的湘军全部解散,又赏功罚罪。其中有一个营官,姓刘,是曾国藩的同乡,与曾家素有渊源。
曾国藩认为,湘军在靖港的战败,在于刘姓营官只顾自己这个营,没有救援陷入长毛重围的友军,最终酿成全线的溃败。
绿营兵之所以屡败,就在于败不相救。湘军要克复绿营弊病,就必须同袍一气,败则相救,胜不争功。
为此,曾国藩要杀刘姓营官,其他人都反对。各营营官联合作保,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也请曾国藩手下留情。因为两家有亲谊,杀了刘姓营官,两家就要绝交了。
曾国藩不为所动,毅然杀了刘姓营官。此事之后,湘军军纪振肃,极为抱团,在战场上配合紧密,再也没有了败不相救的现象。
郭嵩焘说:“科场如同战场。柏葰不死,最多就是流放。按照满清官场的规矩,用不了几年,就会有人为他说情。柏葰必能赦免回京,说不定还会起复。”
肃顺最终定了决心,说道:“我明白了,柏葰必须得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