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大臣廷议,君臣独对(1 / 2)
咸丰皇帝嗜好声色,讲究排场,每逢过年时,都要密诏京城里有名的名角,到宫廷里唱戏。一年到头戒备森严的紫禁城,也会难得热闹一番。
今年的国事尤其艰难。咸丰有心振作,一连串发布了许多谕旨,把姿态摆得很高:
集合大臣廷议,公开讨论徐继畬请行新政的折子;缩短春节假期,由近一个月时间缩短为七天;禁止各衙门在春节期间封印,各衙门上自堂官,下至书办,排班值班,确保公务不断;内廷禁止娱乐,不再召戏班进紫禁城唱戏……
(清朝的春节假期很长,各衙门从冬至前后开始“封印”,到来年正月二十前后“开印”,时间长达一个月。具体起止时间,则要根据钦天监提前测算。)
今年的春节一切从简,内廷不招戏班,紫禁城内亦不得大张旗鼓地张灯结彩。内务府官员们失去了敛财的机会,个个意兴阑珊。各宫殿的太监、宫女们也个个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犯了错,撞在枪口上。
这天,早朝过后,咸丰来到养心殿休息。军机大臣、王公贵族、六部九卿,包括有名望的御史、翰林、南书房的师傅,都留在了乾清宫,廷议新政之事。
按照《大清会典》规定,“凡御门听政,每日皇上御乾清门,设榻于门之正中,设章奏案于御榻之前”。
乾清门位于紫禁城正中央,也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点。康熙、雍正、乾隆以前,满清尚能严格按照《大清会典》,在乾清门前的露天广场上组织早朝。
早朝的时间很早,臣子往往要在凌晨三四点赶到午门等候,听宣来到乾清门。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早朝停止,所有奏折送至军机处。
雍正设立军机处后,满清的权力中枢转移至军机处,早朝意义不大。雍正以后的皇帝,都居住在养心殿,常在养心殿与军机会面,商量政务。
百官早朝则移至乾清宫,不必再像以前那样露天早朝。朝廷若有廷议,同样在乾清宫内进行。养心殿,这座原本在紫禁城内并不起眼的宫殿,反而成了满清的权力中枢。
此时的养心殿内,咸丰正百无聊赖地批阅着奏折。军机大臣们正在乾清宫内廷议,陪伴咸丰的,则是他最信任的臣子:御前大臣、领内侍卫大臣肃顺。
满清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巅峰,大权集于皇帝一手。二品以上官员,包括品级更低的御史、翰林,甚至是内务府派往各地的官员,都有资格给皇帝上奏折。
满清祖训甚严,皇子从小接受严苛的教育。咸丰虽然沉溺声色,却也必须每天处理奏折。当然,他身体就不好,对此颇有些力不从心,不可能像雍正那样事必躬亲,在奏折上批阅长篇大论。
咸丰批奏折,有时候为了图省事,就只在上面做标记。有时候是用指甲摁道印,有时候是摁两道印,有时候只是拿朱笔画圈。
不同的记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军机大臣收到奏折后,会根据咸丰留下的记号,对奏折做出处理。
这天,咸丰看着一篇奏折,似乎甚感兴趣,拿在手里看了好几遍,嘴上不时啧啧称叹,惹得一旁的肃顺也大感好奇。
咸丰把奏折递给肃顺,说道:“肃六,你看这篇奏折。潘祖荫真是个大才子,字写得好,文笔也好。”
肃顺双手接过奏折,轻轻阅读起来:“《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才可用疏》:窃以楚南一军,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战胜攻取,所向克捷,最称得力。楚军之得力由于骆秉章之调度有方,实由于左宗棠之运筹决胜……
“是则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读到这儿,咸丰击节叹曰:“写得好,这句话写得真好!潘祖荫乃真名士,想不到也能写出这样激愤昂扬的好文章!”
肃顺知道,这篇奏疏虽由潘祖荫所奏,却出自郭嵩焘的手笔。
郭嵩焘请潘祖荫吃花酒,拜托潘祖荫上疏救左宗棠。潘祖荫一听,义不容辞,把郭嵩焘的草稿抄了一遍,第二天就递了上去。
肃顺附和道:“这句话,可以名传干古了!潘祖荫为国惜才,心情激切,所以写出了这等脍炙人口的话!”
咸丰勉强笑了下,问道:“左宗棠到底何许人也?曾国藩上疏救他,胡林翼上疏救他,骆秉章上疏救他。现在,就连潘祖荫这个大名士,也上了折子,还说得如此激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