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电学研究所(1 / 2)
杨烜一行留在内燃机研究所吃晚饭。等天色一黑,皇帝的御用马车驶离研究所,徐寿等人亦煞有介事地出门恭送。研究所的职员开始陆陆续续下班。
直到这时,杨烜等人才换了便衣,乘坐普通马车,走后门直奔电学研究所。
电学研究所,对外挂牌“上海市磁光电研究所”。之所以把磁、光放在电的前面,是为了突出磁和光,表明研究所的研究重点为磁和光,其次才是电。
帝国为了防止科技外泄,使用了诸多手段。混淆视听,故意释放假情报,都是科技界常用的手法。最为内行人称道的,当属新宁集团严密封锁“1857式75mm榴弹炮”。
帝国有两大工业巨头,一为新宁集团,二为怡和集团。新宁集团由国民政府控股,渊源于革命军兵工厂,保密程度更高。怡和集团有政府参股,大股东为外戚伍氏,因为收购了英资怡和洋行,保密程度不如新宁集团。
除此之外,上海的江南制造厂、浙江的胡记公司、湖北的汉冶萍煤铁公司、南京的金陵钢铁厂、交趾的西贡石油化工公司等企业,都有渐渐壮大、乃至形成巨头之势。
根据国民经济委员会的指导安排,新宁集团主管核心军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其中就包括“1857式75mm榴弹炮”。
这种榴弹炮在1856年研发成功,1857年定型生产,最大的亮点是改用液压式复进机。液压式复进机,全名是“液体气压式复进机”。顾名思义,液压式复进机使用液体和气体作为弹性储能装置。
在此之前,帝国只有弹簧式复进机,使用弹簧作为弹性储能装置。弹簧式复进机缺点很明显,最主要的有:弹簧容易金属疲劳,受损罢工;弹簧的弹力有限,只能用于小口径火炮,无法应用在大口径火炮上……
液体式复进机比弹簧式复进机优越不少。这使得帝国的速射炮技术进一步提高,火炮性能比英法列强火炮领先一代。
英法等传统列强,包括普鲁士,或无师自通,或通过仿制,相继制造出了使用弹簧式复进机的火炮。
帝国见状,立即放开火炮出口管制政策,允许、鼓励军工企业出口速射炮,抢占速射炮市场。这些速射炮,全都使用弹簧式复进机。
为了蒙蔽英法,新宁集团大肆宣扬帝国速射炮的优点,把“弹簧式复进机”吹上了天,对“液压式复进机”只字不提,严密封锁。
杨烜认为,不管怎么封锁,科学技术的传播是阻挡不住的。但是,政府可以制定严格、隐秘的措施,防止核心技术外流,减缓核心技术的传播。
帝国在科技上有一项非常严格的规定:不管是科学前沿研究,还是规模化生产的高科技附加值工业产品,帝国必须领先外国一代。
换言之,帝国出口到国外的科技型工业产品、技术,在国外投资设厂,所用技术都已落后本国一代。帝国科技界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学术理论,也都是过时的。
之所以这样,当然是为了保持帝国在科技上的领先优势。在此前提下,帝国还要做大做强本国的工商业,抢占国际市场。否则,等英法列强学会了科学技术,结合本国的资本优势,将后来居上,对帝国造成排挤之势。
这方面最成功的应用,当是帝国在美国投资钢铁业。当年,为了与美国交好,为了从美国吸收科学技术、工业资金、人才,帝国拟在美国五大湖区投资钢铁厂。
钢铁冶炼是帝国科技界的的传统强项。很多人担心帝国炼钢技术外泄,对此持反对意见。杨烜力排众议,在美国五大湖区设立钢铁厂,带过去的是相对落后的炼钢技术。
美国铁路业大爆发,对钢铁需求量激增。美国企业家也纷纷设立炼钢厂。此时,帝国设在美国的钢铁厂已经站稳脚跟,赚得盆满钵满,渐有大而不倒之势。
帝国传播到美国的落后炼钢技术,渐成美国钢铁业主流技术,对新技术反而有阻碍之势。帝国也借此与美国加深了友谊,从美国汲取到大量的资金、人才。
在帝国工商大会上,国民经济委员会披露,帝国去年生铁产量为110万吨。但如果加上投资在美国、英国等外国的工厂,帝国生铁产量远不止110万吨,估计可以达到150万吨,已经接近英国本土的一半。
生铁产量是机器工业的核心指标。帝国生铁产量节节攀高,足见统制经济后劲十足,前景喜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