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莫非您还有别的提高亩产的办法…(2 / 2)

加入书签

除非发生瘟疫,亦或者战争。

瘟疫是天灾,难以预测,而战争是人祸,刘铄不屑为之。

况且,即便当真要主动作战,自己也有军队,又怎么可能让老百姓参加?

人口减少的策略,明显不可取。

至于减免口赋、算赋?

(PS:口赋、算赋,是古代的两种人头税。)

这是目前刘铄主要的财政来源,一旦减免,虽说可以让老百姓多出一笔钱生活,但无异于是把自己给坑了。

一个政权最重要的无非三个东西: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

而在这三者中,钱袋子更是最最最重要的!

若是减免了口赋、算赋,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刘铄的钱袋子是瘪的,这对于一个初期的政权而言,是极其致命的。

除非......

刘铄能有堪比口赋、算赋收入的另一个来钱渠道。

但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刘铄暂时没有这样的来钱渠道,因此减免口赋、算赋,对他而言,无异于是饮鸩止渴,得不偿失。

刘铄最多可以减免一定量的口赋、算赋,靠着人口基数维持收入稳定,但若说彻底免去,完全是不可能的,更是不可取的。

不过......

对于穿越者而言,从来都是考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想那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刘铄毫不犹豫地问道:

“不能提高亩产吗?”

“提高亩产?”

闻听此言,即便是荀彧本人,也不由地为之一愣:“主公,即便我等大量兴修水利,将少量旱田变成水田,只怕也难以弥补亏空。”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制约亩产的因素只有一个,那便是灌溉,水田的亩产能够达到两石,而旱田甚至可能不到一石。

可是......

现在的粮食缺口巨大,即便把平均亩产一石半,提升到平均亩产两石,恐怕也难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难题。

然而,刘铄没有顺着荀彧的话思考,而是直接询问:“文若,按照你的计算方式,亩产达到多少,才能让老百姓不缺粮食?”

荀彧略一思忖,直接给出答案:“至少平均亩产要达到两石半,最好是三石,但是主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此高额的亩产量,即便是产粮大郡南阳、汝南,也不可能达到,他们的平均亩产,也不过是一石八左右。”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与南阳、汝南毗邻,因此对于两郡的民生颇为了解,这两郡尽皆是河道纵横,不缺灌溉,因此亩产偏高。

但即便如此,比起东郡的平均亩产一石半,也不过高出三斗而已,可即便如此,在从政者的眼里,多出的三斗的产粮,亦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数字。

“主公。”

言至于此,荀彧试探性询问道:“除了兴修水利之外,莫非您还有别的提高亩产的办法?”

【作者题外话】:算赋是针对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成年人征收,其开始存在比口赋要早.始于秦商鞅变法,名目是“为治库兵(兵器)车马”,算是一种军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口赋一度自1岁起征。

汉代时,算赋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当时,每个成年人每年算赋为一百二十钱。政府为抑商和限制蓄奴,规定商人和奴仆缴两倍;另为增加人口,鼓励早嫁,规定15~30岁女子未嫁者缴5倍。

口赋则是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始于汉代,与算赋共同构成汉代的人头税。口赋数额为每人每年二十钱。对儿童的起征年龄开始为7岁,汉武帝时因匈奴用兵,将之提前到3岁,汉元帝时又改回7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