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辽王党羽遍布朝堂上下!(2 / 2)

加入书签

这样一干的话,天下百姓会怎么说呢,那些读者儒家经典的,大臣们又会怎么说呢?

所以这先河是肯定不能开的,如果把这扩张亲卫的先河给打开了,那对于朱标继承皇位之后的麻烦,可是非常大的了。

所以朱元璋其他的嗓子大臣们都并不反对,唯独就对扩张辽王府卫兵的事情,那些大臣们可是拼了命的反对。

那折子就跟雪花片一样落到朱元璋的桌前,不仅如此,甚至有大臣在朝堂之上直接撞墙一命,逼迫朱元璋收回成命,朱元璋气的也是不行。

他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何曾对大臣们低过头,又何曾害怕过这些大臣们。

所以对于这些大臣们的所作所为,朱元璋根本就不理不睬,而对于那些过分的人,直接在朝堂上拉出去廷杖。

朱元璋可是一点也不手软的,那几天打的是哀嚎遍野,不过赶上前跟朱元璋顶撞的朝臣,现在也不是很多了。

最后这圣旨还是下达了下来,给辽王朱启的赏赐,那是一点也没有少的,而朱启接到这份圣旨之后,那是头皮瞬间就发麻,一个头有两个大了。

这下自己可万万解释不清楚了,就算自己不去扩张卫兵,你说出去,谁相信呢?

自己手底下有四万军队,而且还是合法的皇帝允许的。

到时候新皇帝一登基,第一个要解决的,怕不就是自己这个位高权重军队也多的辽王哦。

不过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总不能马不停蹄的赶回应天府,求着朱元璋收回成命吧。

先不说他现在压根就离开不了辽东,没有朱元璋的命令,私自离开那就是造反没啥差别。

就算是回去了,跟朱元璋说起此事,恐怕自己的老爹也不会收回成命的。

反倒会训斥自己和那些儒生们一般迂腐,自己朱家人带点兵,怎么了?

可不就是要帮你大哥,帮大明守卫边疆吗?

连朱元璋说这句话的语气,朱启都在脑海里想出来了得了,那现在也没其他的办法,只能逆来顺受了。

好在王保保那边已经退兵了,朱启也不用担心,继续和他发生什么冲突,说实话现在朱启也不担心打败仗了。

有张玉在自己身边,朱启感觉自己百战百胜。

这张玉也确实能力太强了,居然把王保保的所有想法,都提前预知的一清二楚。

如果不是张玉的计谋,也不可能获得此番大胜的,朱启写回去的战报自然也将此事,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就差没直接说这场战役完全就是张玉指挥的了,不过显然自己送去的情报并没有获得朱元璋的重视,而那些将军们送上去的战报反倒是成了重要的依据。

其实朱启也没什么自觉,他现在这个辽王殿下,在朝野之中除了打仗非常厉害之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的低调。

凡事都谦虚过度,明明是自己的功劳,却偏要往别人头上安,在那些忠于朱标的大臣们看来,这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党羽啊。

你看看那些,跟辽王殿下接触过的文臣武将,哪一个不是对着辽王殿下夸赞有加,尤其是那些武将们现在可以说对着辽王殿下忠心耿耿的。

如今再看看辽王殿下送过来的军情,压根就没说自己的功劳,反倒是对着张玉大夸特夸。

而且还有那个带头冲锋的朱能,也是被朱启夸得如同项羽再世一般的厉害。

这一般人可不都是给自己请功的吗?

哪有帮别人请功请的这么厉害的,这已经不是低调谦虚了,这分明就是在培植自己的新党羽。

再加上之前张玉可是北元那边的将领,而到了大明之后一直都跟着辽王朱启。

辽王殿下,对于张玉一直是死保的。

明眼人也都看出来了,这张玉现在就是辽王殿下的亲信了。

而且能被辽王殿下所看重,说明这张玉也确实是很有本事的。

不少人已经开始连夜研究起了张玉,不过张玉以前的经历实在是太少,也并没有指挥过什么著名的战役,想要研究也研究不出来什么事情。

不过最近的一些事情,还是能有一些端倪的,就比如说张玉一手主导了高丽那边的发展,帮助建立起了一个傀儡政权。

就光这一首操作,从管理和军事行政等等方面,张玉就是一个非常有本领的人了!

想想也是,如果是废材的话,辽王朱启又怎么会看重呢?

众人没想到,辽王朱启居然如此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到了张玉这么有能耐的人。

在联想到之前,张玉可是蓝玉手底下的俘虏,而蓝玉对于张玉的能耐竟然一点都不知情。

还是辽王殿下更胜一筹啊!

而这些夸赞的声音,朱启也将其抛至耳后,不去多理会。

至于其他的赏赐,来到之后立马就发下去,分给了其他的将军们。

反正他现在也不是很缺钱了,至于说别人诽谤他,拉拢自己的将领和亲信。

朱启也不去多管了,那些将军们打仗多辛苦啊,给他们多分点钱,有什么问题吗?

再说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功劳,朱启自己可真的是啥事儿也没干啊,这边安排完之后,朱启便起身回去辽阳了。

经过这一仗之后,亦乃集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更何况马上朝廷的援军源源不断的赶来,也不需要他这个辽王朱启继续在这边帮衬着了。

这亦乃集可是塞外的城池,朱启这个千金之躯,也不适合一直在前线呆着的。

现在又不是洪武末年的时候,八大赛王一个一个武德充沛,可以把塞王安排到长城以外,像元朝那些部落酋长一样,带着自己的部队到处袭击北元的部落等等。

而朱启也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做,打完了自然就要谋发展了,回去辽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马上要送回来的俘虏们安排一下了。

正好朱启已经安排工匠出去勘探矿物了,这时候勘察矿物可没有什么经历的,一切纯粹只能靠两只脚到处走,询问乡里乡亲有没有类似煤炭或者硫磺以及铁块等等矿物。

而且能开采的矿物也只是露在表面的矿物罢了。

即便只是表面上的矿物,对于现在的工业水平来说,也是完全够用了。

而记忆力非常好的朱启,已经凭借着自己对于地理的记忆,在辽东找到了最适合开采的表面,露天的煤矿厂——海洲煤矿!

朱启再回到辽阳的路上,别也听到了从辽阳过来的信使汇报了,发现煤矿的消息。

朱启也是大为兴奋,二话不说,快马加鞭往回赶去,如果真的发现了如此大范围的露天煤矿,那对于自己加速科技速度的计划,可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