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常”味十足的阳谋(2 / 2)

加入书签

  二则也是为了尽快的收拢北境的民心,稳定吏治,

  投入两次应试,起步六千人,且出身大多寒门的巡查队伍,加入秋收赋税的巡查,基本已经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同时,以老带新,也能起到实习培养基层官员的作用。

  届时不管是重新召集起来到朝廷培训,还是一鼓作气的择期南下,都将成为一股独立于朝野,且不能忽视的中坚力量。

  而北境这块朝廷影响力相对薄弱之地,一股脑拥入这么多待用官员,且一经核查出有问题的官员,巡查的人员还能直接暂代其职务的机制,就相当于一张张给新官画的大饼。

  这等涉及自身前程,说不定代着代着就能直接转正为官的好机遇,举子们可能错过吗?

  当然不。

  不仅不会,还会拿出十二分的专注,摒弃一切诱惑,就为了能够把官位坐稳。

  如此一来,北境官绅串通,为祸一方的局面就将被莽的千疮百孔。

  加之几月前,被朝廷集体退伍安置到北境的那些退伍里长的配合,彻底将王化北境几乎已唾手可得。

  此法推行之后。

  粮税不仅能够如实征收,以为定例,还能多罚没不知多少石的粮草。

  但是这手段……怎么看怎么和他与朱标曾说的,给那帮子大儒送匾立碑的那出。

  该不会……

  常升的脸先是一黑,旋即又摇头笑笑。

  抄就抄吧。

  谁让人家才是爷呢。

  之前一个阵营不好下手。

  现在跳出藩篱了,还有着古往今来最为高效的间谍体系替他在幕后收集情报,看清并照搬自己的布局并进行升级,对善于权谋且政治天赋超绝的老朱而言,实在不算困难。

  甚至于他还有闲心,为了保障百姓的口粮,收拢民心,还提前打预防针,添禁止强买强卖北境百姓的秋收口粮,违者直接抄家流放的条例。

  这是逼这些“坐地虎”买高价粮。

  要么,就去找粮商。

  要么就得高价从百姓家里买。

  前者,必然当出头鸟,还得给朝廷缴纳大量的赋税。

  后者,则可惠及百姓,替朝廷收拢北境民心。

  而一旦北境安稳了。

  边疆问题解决了,集中力量的朝廷要想在南方推行田亩清丈,阻力肯定就小多了。

  至于最后一段。

  既是对勋贵武将们的嘱托,也是告诫。

  毕竟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支持太子,自然也就该支持朱标的工作和治国方略。

  田亩清丈自然也在其中。

  但对武将们,老朱的提醒就委婉多了,同时还给予他们补偿的暗示。

  好生操练。

  上战场只要不腿软,立功了,加官进爵是应有之义。

  如此一来。

  大义在我。

  兵权在我。

  手里有钱。

  麾下有人。

  试问朝堂这些文官,地方这些乡绅士族拿什么借口与朝廷斗。

  裹挟舆论和百姓?

  你用什么理由?

  我派更多的人收粮,是为了备战外敌,保境安民,同时防止朝廷的官员摊派和多收粮税,是约束官员本身,与百姓何害?

  要是说不出来又有意见,是不是你藏匿了田亩,偷逃了赋税?

  还是与外敌私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