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麟德论兵(1 / 2)

加入书签

麟德殿由前、中、后三组殿宇组成,唐时称之为三殿。

面积相当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官中盛大的宴会,大多在麟德殿举行。

是夜。

并不大的青莲阁内,排不上的号官吏都已离开,能留下来享受宴饮的不过寥寥十人上下。

有右相李林甫、左相陈希烈,大理寺卿韦见素、御史大夫房琯。

兵部尚书杨国忠、兵部侍郎崔圆、兵部刘长卿。

刑部尚书张均,工部程千里,礼部达奚峋等人。

团帅罗文领着十几名亲卫正在组装沙盘,这位从流民而出的汉子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阵仗,手有些微微颤抖。

这次的御宴,一改大唐盛行的小案风格。

而是一张大方桌,李隆基坐上首,李光破例坐在左手第一位,高力士居下。其他则是按官阶大小而坐,刘长卿与独孤颖自然坐在末尾。

除了一些宫中名贵的菜肴之外,还有三口暖炉,炉上的锅子里可以往里面加菜,这便是火锅了。

皇帝李隆基放下筷子,伸手从宫女端着的银盘内拿过一方绸巾擦嘴。

瞥了一眼旁边的义子李光,此人还在胡吃海喝,毫无侯爷之范。

至今,他对李光还算很满意的,虽不像安禄山杨国忠那般会拍马屁,更没有安胖子的幽默风趣。

但他也有优点,善用兵且忠于大唐忠于自己,得知自己可能有危险擅闯禁宫也要赶来救驾。

但那个李林甫举荐的另一人封常清,自己却未见过更不知其底细。

而且李光镇守碎叶近两年,在碎叶有一定的名望这就给再次收复碎叶提供了可能。

虽然他的来路无人可证,但背着自己在太极宫奔逃时李隆基便已经不再怀疑他了。

思来想去,李隆基已经决定还是用李光为安西节度使。

但封常清可调任河西节度使,也算是对他在安西劳心劳力的一个补偿。

见皇帝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诸臣即便腹中未饱也只得放下筷子,只有兵部郎中刘长卿不管不顾依旧大吃大喝完全不把众人放在眼里。

李隆基从刘长卿身上收回目光,呵呵一笑说道:“长歌,以你为安西节度使碎叶可能再复?”

李光将擦嘴后的绸巾放在一旁,对着皇帝拱手而言。

“陛下,要复碎叶其实并不难。但现在大食内战已然结束,其重心定然会再次面向东方。”

“高帅兵败之后,安西兵力丧师近两万,守有余而攻不足,如果需要夺回碎叶并加以守之至少要立即使安西再多三万军队出来。”

“为何需要三万军队这么多?”陈希烈冷言问道。

李光见沙盘已经组装完毕,他走到旁边拿起罗文手中的小木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