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五章 淝水(十六)(1 / 2)
胡彬手下一共十三艘兵船,数量实在太少。不过幸运的是,北府军得大晋朝廷全力支持,水军战船打造的确实像样。厚实坚固,高桅长帆,确实有战船的气派。
这十三艘战船之中的大部分是完好无损的,其中几艘虽然之前作战受损。但躲藏在河湾这段时间,兵士们早已将破损之处修缮完毕了。
一般船只载数十人便很多了,但北府军战船每艘载百余人不在话下。每艘船留下十五名北府军水军,负责操控驾驶兵船航行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替换为东府军兵马。
李徽带着李荣,大春大壮蒋胜郑小龙刘裕等一干亲卫手下千余人,携带大量火器手雷等物登船。干粮清水只带了少许。因为李徽知道,此去袭寿阳确实是极为凶险的举动,若不能成功,便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所以干粮清水什么的也无需多携,浪费空间和携带的重量了。
其实,李徽完全可以让周澈前往寿阳奇袭,而不必自己冒险。但是李徽不能这么做。一来,自己和周澈亲如骨肉兄弟,这种危险的事情自己不能让周澈去。二来,此去是要救北府军,救谢玄。自己必须亲自前往。就算自己战死在寿阳,也要让谢玄明白,自己不是不顾念结义之情之人。
在内心之中,李徽其实是隐隐的对谢玄有歉疚之意的。一直以来,谢玄对自己都没的说。两人的关系到了今日的地步,自己当然是有责任的,不能怪谢玄绝义。这一次若能救了谢玄,也算是自己对他有个交代。
而且,他是道蕴的弟弟,谢安的侄儿。此次行动若能成功,也算是报答了谢氏对自己的恩义。无论如何,没有谢安的提携,没有谢氏,自己不可能有今日。
此次行动,也是自己对谢氏的交代。成功了,从此不欠谢氏分毫。失败了,自己送了命,也算是竭尽全力了。
所以,此次冒险不光是为大晋的存亡的大事,也是为了私人的情感。为了朝廷,为了谢氏,为了道蕴,也为了自己。故而不能假手于人。
战船沿着北淝水往南向淮水进发,方向是东南方向,微微迎着风。好在是顺流而下,所以速度并不算慢。辰时出发,巳时已至河口左近,一个多时辰行了近四十里。
起初,八公山放心那边的情形还需用千里镜瞭望。但随着距离的靠近,到了河口位置的时候,已然肉眼可见淮水之南八公山方向烟尘冲天,依稀能看到火光了。
可以想象,大火经过数个时辰的燃烧,此刻八公山的情形定然已经很不妙了。虽然一两个时辰未必会危及北府军的安危,但大火蔓延,烟雾熏蒸,必然已经大大的压缩北府军的空间。北府军此刻定然已经在准备出山突围了。
这场大火烧到明天的话,整座八公山将会全部过火,无方寸之地可幸免。
天黑之前,必须要赶到寿阳行动。李徽预料,北府军的突围必在今晚。天黑之后的突围才更有胜算,以谢玄的才智,必不会在白天仓促下山,令对方充分掌握己方的动向。
从狭窄的河口进入淮水之中,众人警惕了起来。据胡彬等人之前探查所知,淮水上有秦军水军游荡,保护渡口。其水军屯扎位置便在西边十余里外的硖石县。之前胡彬等人便在此处停泊,结果被秦军水陆兵马袭击,损失了三千多兵马和二十多艘战船。
躲是躲不开的,硖石就在南岸,秦军水军定然驻扎在哪里。十几艘大船大摇大摆的经过,必会被发觉。李徽索性下达命令,一不做二不休,直扑硖石。水军兵马数量不多,先解决了他们在说。
于是十几艘兵船扯起风帆,借着强劲的东风,吃满了风帆全速往西航行。十余里的距离很快便到,午时之前,已经看到了南岸硖石县城北淮水岸边码头上聚集的大量船只了。
秦军水军于硖石驻军三千,船只七十余艘。平素在淮水巡航护卫,但今日没有出动。因为今日风大,淮水上风浪颇高,秦军水军的小船经不住风浪。上午出巡,两艘小船几乎翻覆,故而水军将领传令回硖石水港停泊。众水军也都纷纷上岸回营歇息。
从东方顺风而来的十几艘船只没有逃过瞭望塔上秦军的眼睛。远远见到船只航行而来,哨兵即刻吹号示警。营中水军冲出,纷纷往码头上跑。有十几艘船反应快速,很快便从码头驶出,朝着东府军的船只迎了上来。
双方船只相距不远时,秦军水军开始嗖嗖放箭。因为他们已经发现那兵船不是大秦水军船只,定然是晋朝兵马无疑。
于此同时,几艘秦军船只试图组织起拦截网,挡住对方前进的方向,迫使对方停下来。
然而,对方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丝毫没有减速,只愣愣的冲了过来。大晋战船厚实坚固,比之秦军水军船只高了丈许,大了几丈。几艘秦军水军的船只见状赶忙规避,但对方有意撞击,加之风浪又大,半吊子的秦军水军笨拙的操控着船只,根本无法规避。轰然之声响起,两艘船只被撞到船尾,巨大的冲击力让秦军船只登时倾斜翻覆。
其余的几艘秦军船只倒是没有被撞到,他们和来船擦肩而过。正自庆幸之时,十几颗冒着青烟的手雷丢到了他们甲板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