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大哥的主观能动性(2 / 2)

加入书签

李承乾愣了一下:“为什么?”

“疑罪从无。”李恪嘴里吐出了四个字。

“你的意思是,哪怕这个人有重大的犯罪嫌疑,甚至说只有他可能犯罪,但没有直接证据我们就不能处罚他?”李承乾皱了皱眉头。

“对。”李恪很干脆的点了点头。

“为什么?”李承乾有些疑惑的看着李恪。

“为了保护无数的普通人。”李恪轻声开口道,他指了指周围不远处匆匆路过的宫女,小太监继续道:“大哥你有没有听闻过,就像是这宫里的宫女,小太监,因为疑似偷盗某些东西而就被生生打死的?”

“事后却发现并不是这些人本人所为?但打死他的人并不会遭受什么处罚?”

李承乾顿了一下,这事怎么说呢,可以说从有历史记载开始,就没有断绝过。

“有吧,那么问题也来了,如果法律不执行疑罪从无,那这个有权有势的人就有足够的办法和实力弄死普通人,而且还是在合法的范围内。”

“当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坏的一面就在于,一些真的罪犯,但因为他的犯罪过程太过于完美,没有证据,有可能放过坏人。”

“但相较于前面那一条坏处,我宁可放过一两个坏人。”李恪的表情很严肃,因为他在后世已经听过了类似的无数事情,这还是真正的在执行疑罪从无的前提下。

如果不执行这个前提,能想象什么是样的后果吗?

但在大唐,这个说法就不可能存在,很多时候断案更多的是看断案者的心情。

律法的完善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只能是一步步的改,因为有些东西你必须要符合国情的一步步跟随社会状况去扩充完善。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如果一步到位……结果就是蛋都碎了。

在大唐也是如此,目前长孙无忌这边两年一次的大会,每次都增设修改许多法律,这个进度在大唐来说已经足够的快了。

李承乾认真的看着李恪,良久他才叹了口气道:“三郎,你心里有一颗仁慈之心,但你以仁君之风待人,别人未必领情啊。”

李恪有些无奈:“大哥你就别夸了,不管我愿意不愿意,这就是事实啊,管理一个国家就是如此。”

“治国又不是个人恩怨情仇,如果治理一个国家,就像是个人恩怨,我不爽你,直接就拿刀上门,那这个世界早就乱了,治理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妥协和正在协商妥协的过程当中度过的。”

“而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战争都是最后无法谈判之后才进行的。一个不懂妥协的领导者,必将一个国家带入毁灭的道路。”

“因为不懂妥协,哪怕国家再强大,也就意味着四面树敌,甚至曾经的盟友都有可能被推向敌人那边,失道寡助,得道多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